-
医学会泌尿外科与男科继续教育考试试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5.0分,共100.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下列关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正确的是(.
-
附件1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申报指南为切实做好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制定本指南。一、申报方向(一)企业类以企业为主体,聚焦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
-
乳腺增生性疾病外科诊疗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乳房疾病,在专科门诊就诊的乳腺疾病病人中,乳腺增生症占80%以上,是明显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但是,目前关于乳腺增生症的诊断、治疗和监测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一、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痴呆。西医第一诊断为血管性痴呆。(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
-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1.
-
中医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踝关节(中医又称距小腿)是一种临床常见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扭伤部位肿胀疼痛,皮肤呈现红、青、紫等色,多因持重不当、运动过度、跌仆、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经脉、络脉.
-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常见病种诊疗方案脑病内科二零XX年三月修订出血性中风3缺血性中风9失眠19郁病23出血性中风由于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引起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或不.
-
中医缺乳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为“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本病特点是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育婴儿的需要。有的是由于营养不良或手术创伤导致乳少.
-
中医月经不调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或出血量的异常。月经不调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月经周期提前12周,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
-
中医急性咽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由急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本病常见于秋冬及冬春之交。该病起病急大部分以咽痛为主,往往吞咽唾液时疼痛比进食时更为明.
-
中医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腰椎增生症是老年性腰椎骨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轻者强痛可忍,活动受限。临床表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二、治疗方法1 .艾灸疗.
-
中医耳聋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耳聋是指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的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突发性耳聋是指发生在3天内或更短时间内的至少有三个相邻频率听力损失20天b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有明确原.
-
中医痛经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妇女正直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撕,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之为痛经。是临床常见病。二、治疗方法1 .穴位敷贴疗法【药物】桃仁30g,红花20g,当归6.
-
中医医院临床麻醉中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麻醉期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了术前、术中和术后治疗用药与麻醉用药间的相互作用及麻醉中各种麻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抗高血压药与麻醉这类药物种类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利.
-
上肢不遂兼患侧肩周炎者如何推拿治疗上肢不遂兼患侧肩关节疼痛,为废用所致肩关节软组织粘连,在自我按摩的同时,还应做好如下辅助治疗。(1)做患侧上肢的前臂大回环510次。(2)做患臂由前方扳向后背的动作。.
-
中药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药的性能内容包括:A性味、归经、升降浮沉B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C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D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用量用法2、.
-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1954年Tolosa首先报道1例具有眼眶周围疼痛、同侧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及角膜反射减弱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到虹吸部的狭窄,尸检.
-
第二章 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 气血学说、皮肉筋骨学说气血学说的基本内容气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来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精气。以升降出人为其基本的运动形式。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生理功.
-
街道卫生院“传播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讲座试题姓名成绩判断题:1、在连续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不同日三次所测血液214Ommhg,舒张压29OnlmHg即可确定为高血压。()2、长期的高血压可导.
-
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中药师)评选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推动实施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根据陕西省发展中医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