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意图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大人对孩子百般呵护、关怀备至,而孩子却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索取,却不懂得回报。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我给妈妈设计包”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并使孩子.
-
活动目标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活动准备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设计.
-
【活动目标】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尝试统计图形的数量。【活动过程】一、复习已学过的图形。二、说出椭圆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
-
大班社会活动道歉是第一步2021教学目标1.能在某件事,说明原因向对方道歉。在交际中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2.能从体谅別人的角度考虑,学着接受对方的道歉,学会原谅别人3.学生在道歉时,能态度诚恳,注意礼貌.
-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
活动目标:1、学习在圆形里外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2、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3、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感知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4、.
-
微课认识雾霾活动反思本节微课讲述的是雾霾的知识,整节课由一个故事贯穿起来,首先由故事导入,引出雾霾,然后帮助故事中的主人公认识雾霾,并帮助她预防雾霾。通过故事自然的讲述了知识点,这种设计符合幼儿的发展.
-
中班社会活动:东乡蛋茶 教材简解在中国各个不同的地区、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待客之道,这些传统的风俗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待客文化,本次活动以镇江东乡特有的待客之道“蛋茶”为载体.
-
名称:有趣的数字目标: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准备: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3、每组提供.
-
小蚂蚁过生日活动目标:1、感知数字7,能点数7以内物体,学习按数取物。2、知道数字7代表的实际数量,并正确运用量词。3、让幼儿享受游戏情境中学习的乐趣。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去郊游音乐。.
-
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语句,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3、引导.
-
案例6:长颈鹿好长喔小班阅读理解长颈鹿好长喔活动过程摘要一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主要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组织阅读活动,总时长28分钟,具体活动过程如下:环节一:玩“猜猜看”游戏猜测长颈鹿身体各部分。教师截取.
-
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理解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对话。2.尝试分角色进行指偶表演,体验帮助他人以及分享的快乐。活动准备:1.梅花鹿、刺猬、山羊、狐狸、山雀等的动物指偶。2.音乐盒,语言磁带或C.
-
故事:帽子床鼠爸爸和鼠妈妈,趁着宝宝睡觉的时候,上街去逛逛,打算寻找一些新家具。鼠爸爸突然叫起来:“瞧,一顶大皮帽!”鼠妈妈一看也乐了。它摸摸帽子上的皮毛说:“多柔软、多舒服的帽子床,我们把它搬回家吧.
-
中班安全活动:台风天气要注意设计思路:天气,与每个人的生活戚戚相关,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提出了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目标,而了解天气的变化,正是幼儿对.
-
设计意图:现在电视中时常播放一些古装片,幼儿观看后,经常在幼儿园相互谈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模仿剧情人物的对话、动作等。他们特别想对一些古代人物有所了解,如水浒一百零八将中的武松;三国中的关羽、张飞、刘备.
-
四、活动自我反思: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喜欢小动物,愿意亲近小动物。小班的孩子对动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动物表面化,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黑白皮毛的动物这个活动。根据这个活动我特地设计了两个课件黑白皮.
-
中班健康洗手大作战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
-
【活动目标】1、从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中,感受初春的到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通过小燕子的眼睛,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让幼儿尝试创编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
-
中班健康领域洗手大作战教学反思“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是我们应当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之一。但对于幼儿而言,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