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访记录表汇总.docx
学校家访记录表汇总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访目的:近期赵*课堂专注度持续下降,作业完成质量骤降,期中考试总分较月考下滑50分,特家访了解家庭学习环境,探寻成绩下滑根源,协同家长制定改进方案。家访情况:进入家门时,赵*正蜷在沙发上刷短视频,手机音量较大。客厅茶几上散落着未完成的数学试卷,铅笔只写了两道选择题。母亲无奈地说:每天下班回家就看见他抱着手机,说过无数次写完作业再玩,他要么顶嘴要么假装没听见。进一步沟通发现,孩子周末会通宵打游戏,白天补觉,导致周一上课精神萎靡。上周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的理想,他只写了不知道三个字。沟通内容:向家长展示赵*课堂走神的监控片段(经学校同意),分析电子保姆对专注力的破坏。建议家长设置手机保管箱,放学后由家长统一保管,每晚19:00-20:30为无手机学习时段。共同制定家庭积分表,完成作业可兑换周末户外活动时间。后续措施:班级开展职业体验主题班会,邀请家长代表分享工作日常;刘老师每周五放学后进行20分钟学习辅导,采用小目标激励法,从每天完成1页练习册开始逐步提升。家访感受:看到孩子被手机牢牢吸引的样子,既心疼又焦急。家长的无奈背后是教育方法的缺失,单纯指责无法解决问题,需要用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帮助家庭重建学习秩序2、单亲家庭适应困难学生姓名:陈*家访目的:陈*近一个月出现明显的社交退缩,连续三次拒绝参加班级春游,作文中频繁出现孤独害怕等词汇,特家访了解家庭环境变化对其心理的影响。家访情况:家中陈设简单,客厅墙上还挂着一家三口的合影。陈*躲在卧室门后偷看,父亲招手三次才怯生生地走到客厅,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父亲叹着气说:三个月前和她妈妈分开后,孩子像变了个人。以前每天放学都叽叽喳喳说学校的事,现在问十句答一句,夜里常听见她在被窝里哭,说是不是我不乖你们才分开翻开孩子的日记本,3月15日写道:爸爸今天又抽烟了,我不敢问他是不是又想妈妈了。沟通内容:建议家长每周六晚固定安排30分钟视频通话,让孩子与母亲聊聊学校生活;共同整理家庭成长相册,保留父母共同陪伴的温暖记忆;父亲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负面情绪,可用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住,但都很爱你等话语强化安全感。后续措施:心理老师每周二午后进行心理咨询,运用沙盘游戏疏导情绪;班级安排她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借阅记录,创造自然的社交机会。家访感受:孩子眼中的恐惧像细密的针,扎得人心里发紧。婚姻变故中最脆弱的是孩子,他们总把父母分开归咎于自己。作为老师,除了专业帮助,更要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情感支撑。3、沉迷网络游戏家访目的:*连续三天迟到超过40分钟,课堂上趴桌睡觉,经同学反映其深夜仍在游戏群发言,特家访核实作息情况,与家长商讨戒瘾方案。家访情况:敲开门时,*父亲满脸怒气,指着茶几上碎裂的手机屏幕说:这是他昨晚偷偷用奶奶手机玩游戏,被我发现后摔的!孩子卧室门反锁,透过门缝能听到游戏音效。父亲无奈道:从初一开始接触手游,现在一天能玩12小时,说他两句就摔东西,上周甚至逃课去网吧。在老师劝说下,*开门时眼圈发黑,手指还在无意识地做点击动作。沟通内容:指出家长暴力制止-孩子反抗的恶性循环模式,建议改用替代疗法:在客厅安装智能插座,每晚22:00自动断电;父亲每天18:30-19:30带孩子去小区篮球场运动,消耗过剩精力;下载游戏时长管理APP,达成学习目标可兑换1小时游戏时间。后续措施:开通家校作息同步系统,每晚21点由老师发送睡前提醒;成立班级篮球队,任命*为队长,利用其组织能力转移注意力。家访感受:孩子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里,藏着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和对现实沟通的抗拒。家长的愤怒背后是深深的无力感,打破沉迷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用更有吸引力的现实体验替代虚拟满足。4、校园欺凌受害者学生姓名:*家访时间:2025年6月8日16:00-17:30家访目的:发现*左臂有3处青紫瘀伤,体育课故意躲在器材室,经耐心询问得知被勒索钱财,特家访向监护人说明情况,制定保护措施。家访情况:老旧的平房里,78岁的奶奶正给小美缝补校服。看到老师来访,小美立刻躲到奶奶身后,右手下意识捂住左臂。奶奶抹着眼泪说:她爸妈在外地打工,半年才回来一次。这孩子最近总说头晕不想上学,昨天发现她书包里一分钱都没有。在老师出示校园监控截图后(显示三名同学围堵小美),孩子才哭着说:他们说敢告诉老师就揍我,每周要交50块钱。沟通内容:向奶奶详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校园欺凌的条款,承诺不公开处理过程。当场联系德育处主任,约定次日调取完整监控,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纪律处分。后续措施:安排小美担任班级安全委员,负责检查门窗安全;组建三人同行小组,课间和放学由两名女生陪同;每周三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自我保护讲座。家访感受:握着孩子冰凉的小手,看着老人无助的眼神,既心疼又气愤。留守儿童的脆弱感让他们成为欺凌目标,我们不仅要制止伤害,更要重建他们对安全感的信任。5、家庭经济困难家访目的:*连续两周午餐只啃干馒头,校服袖口磨破未更换,多次请假称家里忙,特家访核实家庭情况,落实帮扶政策。家访情况:泥土坯房里,*正帮祖父剥玉米,手背沾着泥土。墙上贴满他的三好学生奖状,最上面一张边角已经泛黄。祖父拄着拐杖说:他爸妈三年前得重病,农活干不了,家里五亩地靠我这把老骨头撑着。孩子懂事,放学就帮着干活,说要省钱给爸妈买药。打开孩子书包,发现除了课本没有任何教辅资料,铅笔头短得快握不住。沟通内容:向祖父说明学校启航计划助学政策,协助填写助学金申请表;解释午餐补助可直接打入校园卡,避免现金发放的尴尬;提议班级开展旧物改造大赛,将同学们的旧衣物改造成个性化服饰。后续措施:安排*在图书馆负责整理图书,每月发放200元勤工俭学补助;联系公益组织爱心包裹项目,匿名捐赠学习用品;数学老师将自己的教案复印给他作为补充资料。家访感受:破败的房屋与满墙的奖状形成刺眼对比,孩子过早承担的生活重担让人心头发沉。真正的帮扶不是施舍,而是给他尊严的支点,让努力被看见、被尊重。6、学习偏科严重家访目的:*语文98分、英语95分,数学仅32分,近期数学课频繁请假,特联合科任老师家访,分析偏科成因,制定学科平衡方案。家访情况:书房里贴满雅琪的作文获奖证书,数学练习册却崭新如初。母亲焦虑地说:从小她语文就好,数学总拖后腿。上次月考数学考了40分,被老师当众说偏科太严重,回来就把数学书撕了。王老师翻开她的草稿本,发现所有数学题旁边都画着小叉,标注我肯定不会。雅琪低着头说:看到数字就头晕,表姐数学每次满分,爸妈总拿我跟她比。沟通内容:王老师演示生活化数学教学法,用分蛋糕讲解分数、用公交换乘讲解行程问题;建议家长改用纵向对比,记录每次小测的进步分数;共同设计数学闯关游戏,完成基础题可兑换亲子观影机会。后续措施:数学老师每天课后进行10分钟个性化辅导,从购物算账等生活场景切入;安排班级数学小导师与她结对,采用教别人解题的方式巩固知识;每月举办学科之星评选,单独设立进步奖。云南旅游,一场视觉的盛宴。从美丽的自然风光到千年的历史文化,从民族风情到美食小吃,这里应有尽有。来云南,让你的旅行梦想在这里照进现实。7、行为习惯不良家访目的:*本月累计违纪12次,包括课堂随意下位、课间推操同学、作业本涂鸦,家长多次接到投诉却无改善,特家访协同纠正行为偏差。家访情况:刚进门就看到*把玩具车扔向沙发,父亲呵斥道:没规矩的东西!孩子立刻回嘴:爷爷说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客厅茶几上零食袋散落一地,作业本翻开在看图写话页面,图画被涂改成怪兽模样。父亲叹气:从小跟爷爷奶奶住,要星星不给月亮,现在管不住了。上周把同学撞倒磕破膝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是他自己挡路。沟通内容:分析隔代教育中无原则溺爱的危害,建议建立行为积分银行:按时完成作业得2分,主动问好得1分,积分可兑换周末游乐园门票;制定家庭行为公约,贴在冰箱上由全家共同遵守。后续措施:在班级设立纪律监督岗,让*负责登记课间秩序,培养责任意识;开展习惯养成21天活动,每天记录他的进步行为并当众表扬。家访感受:孩子的无礼言行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边界。当爱变成无原则的纵容,反而会剥夺他适应社会规则的能力。用正向激励替代批评指责,才能让他明白规则不是束缚而是保护。8、心理抑郁倾向家访目的:*连续三周不参与小组讨论,美术课把自己画成灰色小人,日记出现活着没意思等消极语句,特家访评估心理状态,协调专业干预。家访情况:*坐在书桌前发呆,面前的镜子用布蒙着。母亲红着眼圈说:三个月前她剪了短发,同学给她起外号假小子,从那以后就不爱说话了。现在洗澡要锁门一小时,总问我是不是很丑翻开孩子的素描本,最近的作品全是黑色调,人物没有眼睛。在老师引导下,她小声说:觉得自己像怪物,没人愿意跟我玩。沟通内容:建议家长立即带孩子到市心理卫生中心做专业评估,传授积极倾听技巧:不说别胡思乱想,改说妈妈知道你很难受;每周六带孩子去公园写生,强化其美术特长优势。后续措施:心理老师每周二、四进行沙盘疗法辅导;班级开展闪光点拍卖会,让每位同学说出他人的三个优点;推荐她参加区青少年绘画大赛,作品心灵的色彩获二等奖。家访感受:孩子蒙住镜子的动作,像是在封闭整个世界。青春期的自我认知如此脆弱,一句恶意的玩笑可能变成长久的心理阴影。教育者的责任,是帮他们重新发现自己的光芒。9、亲子沟通障碍家访目的:*家长到校投诉孩子叛逆、顶嘴、不学习,但孩子反映爸妈只关心分数,特家访观察亲子互动模式,指导有效沟通方法。家访情况:刚坐下,母亲就拿出成绩单:全班45人,他排38名,还敢跟我们横!*猛地站起来:你们除了说成绩还会说什么?我在学校得了足球比赛冠军,你们都没问过!父亲拍桌子:踢球能当饭吃?下次再考成这样就别上学了!孩子摔门进卧室,留下家长在客厅叹气。老师注意到鞋柜上放着孩子的足球奖杯,落了层薄灰。沟通内容:现场演示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观察(你这周有三次作业没交)一感受(妈妈很担心)一需求(希望你能合理安排时间)一请求(我们一起制定作息表好吗);建议家长每天19:00-19:15为倾听时间,只听孩子说不评价。后续措施:布置家庭合作任务,每周六共同做一顿饭,过程中交流感受;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亲子沟通工作坊,角色扮演练习沟通技巧;在班级公众号推送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系列文章。家访感受:紧闭的卧室门像一道无形的墙,隔绝了亲情也困住了孩子。父母的焦虑与孩子的渴望明明指向同一个目标一一变得更好,却因为错误的沟通方式背道而驰。打破坚冰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看见彼此的真实需求。10、转学适应困难家访目的:*转学三周来,课堂从不举手发言,课间独自坐在角落,作业本封皮仍写着原学校名称,特家访了解适应障碍,制定融入计划。家访情况:*正趴在书桌前翻看相册,里面全是她和原同学的合影。母亲说:从东北转来南方,她总说这里的同学说话听不懂,上周班会让自我介绍,她站在台上哭了。翻开她的作文本,我的新班级只写了一句话:我想念原来的教室。阳台上晒着她的旧校服,母亲说她睡前总要摸一会儿才肯睡。沟通内容:建议家长周末带她逛当地公园、博物馆,拍摄新家园相册;帮她制作我的小档案名片,印上原来学校的趣事;鼓励她保留原学校物品,告诉她怀念过去不影响拥抱现在。后续措施:安排两名班干部担任校园伙伴,课间陪她熟悉校园,介绍同学特点;开展我的家乡主题班会,让她展示东北冰雕照片,增强归属感;语文老师让她担任方言小老师,教同学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