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健康建设,根据市”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区卫生健康事业迈向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也是全面开启健康建设新篇章、全面推进卫生健康发展的总纲领。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积极推进健康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实现稳步发展。2015年到2025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26岁提高到77.68岁,主要健康指标稳中向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我区决战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党建引领不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对卫生健康系统党建工作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持续完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提高卫生治理能力,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意识形态、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服务资源不断扩容。投资资金3.1亿元,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观阁中心卫生院、广兴镇卫生院等5个卫生院扩(迁)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分别于2016年、2017年、2018年建成投用,实现了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从无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优质高效。全区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983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69人。健康建设初见成效。印发“健康2030”规划纲要,健康建设机制初步建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省级卫生乡镇9个、省级卫生村110个。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建成中医馆8个,能规范化开展一般针法、灸法、推拿、刮疼、拔罐、敷熨、熏洗等至少6类中医适宜技术。全区189个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20家村卫生室建有中医治疗设备较齐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医角。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优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艾滋病新发感染数、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乙肝发病率持续下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居全市前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稳步推进,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82.12%、78.08%,实现规划目标值。妇幼卫生保健和生育服务持续优化,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1.96%。、1.12%。,均在市定控制指标以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被省委每日要情刊发。健康扶贫实现圆满收官。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巩固完善“两保、三基金、三救助”医保扶持政策,全面完成重点人群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有退出贫困村村卫生室100%达标、IO0%配备合格村医等健康扶贫目标。老龄健康事业稳步推进。完善医养融合政策,有序引导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转型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设置率达60%,IO0%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协作机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2.4%以上。综合医改试点有序推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定出台市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加强医联体建设,深化市人民医院一区人民医院合作,积极衔接市人民医院指派院级领导担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引进学科带头人,有力提升了业务水平。第二节机遇与挑战一、重大机遇新时代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一干多支”战略部署深入实施,距离重庆交通便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落地,为“同城融圈”、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健康中国”战略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发展,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践“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是保障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优质高效,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活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依托。二、面临挑战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区无传染病专科医院和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缺乏标准化的传染科(病区),中医医院基础设施陈旧且业务用房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亟待提升。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优。全区千人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较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34.7%,43.8%o高层次人才缺乏,硕士研究生仅1人,大学本科学历仅占医务人员总数27%,全区副高职称及以上人才仅占7.5%。基层医疗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卫生院“空心化”现象较为突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弱。我区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区疾控中心人员年龄结构不优、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传染病救治能力薄弱,现有综合医疗机构感染病区流程不合理,负压病房、负压担架等配备不足,传染病预防救治能力亟待提升。“一老一小”供给质量与结构不优。“十四五”末全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67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2.42%o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托育机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全区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医养未能有效融合;无成熟的托育机构,人才供给不足,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突显。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区委“1234”工作思路,全面优化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按照“1+2+5+N”的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保障,实现卫生服务可及性。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对卫生健康事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大力加强卫生健康系统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坚持健康优先原则。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健康观,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着眼短板补强,规模适度有序,发挥比较优势,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创新原则。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以“三医联动”为抓手,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整体联动,推动全区卫生健康系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均衡融合原则。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与产业、经济、社会、科技等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均衡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差异,实现区域之间、层级之间、医防之间、中西医之间的均衡发展。第三节发展目标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新提升。居民健康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居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孕产妇死亡率低于14.5/10万,婴儿死亡率低于5.2%o,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6.6%oo卫生健康体系构建新格局。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持续推进区人民医院建设,将区妇幼保健院建成妇女儿童医疗服务中心,将区中医医院(代市中心卫生院)建成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中心,将观阁中心卫生院建成医养结合及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将观塘中心卫生院、桂兴中心卫生院、虎城镇卫生院、龙滩镇卫生院、广兴镇卫生院建成为片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节点医院,在现有社区、行政村中合理设置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实现卫生服务可及性。健康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优质卫生健康资源显著增加。新建市级临床重点学(专)科2个、县级临床重点学(专)科5个。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各类健康服务主体的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强化。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新成效。艾滋病持续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逐步降低,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等稳步防控,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逐步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取得新进展,分级诊疗体系、医疗联合体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巩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药品价格合理下降,推行综合经费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快推进,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健全。卫生健康治理达到新高度。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发展指标领域序号主要指标2025年2030年指标性质健康水平1人均预期寿命(岁)77.68>78.2预期性2孕产妇死亡率(/10万)014.5预期性3婴儿死亡率(%0)1.965.2预期性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2.526.6预期性健康生活5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17.6916.1预期性6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87.491.5预期性比例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5>25预期性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人)5.510.0预期性9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0.95<20预期性健康服务10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1.492.2指导性师数(人)11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1.582.07指导性12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人)0.10.2预期性13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人)1.474指导性1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85>85预期性儿童系统管理率(%)15以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90约束性16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8090约束性17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54.5预期性数(个)18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约束性19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60预期性健康环境20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9.9完成市定目标约束性21地100保持约表水达至U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稳定束性22国家卫生乡镇占比(%)33.3持续提升预期性健康保障23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30<27约束性24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保持稳定约束性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