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4).docx
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第一章“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基础“十五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红色、中国茶乡”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健康”建设的重要时期。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断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十五五”国民健康规划省“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市“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第一节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大力实施“健康守护”工程,全面推进“健康”建设,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76.7岁提高到77.5岁,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各项任务,卫生健康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健康”建设全面推进。严格按照“健康2030”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健康”建设,大力实施健康守护行动。健康生活进一步得到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6年的18.4%提高到2025年的27.6%,健康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医药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药补助、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资源大幅增加。截至2025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人员300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54人(执业和助理医师824人,注册护士96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43人。全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34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5.85人。全科医生409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中高级职称人数分别增长17.2%、12.3%。公共卫生能力明显增强。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84.92%、78.37%,肺结核发病率从89.03/10万降低至61.28/10万。精神疾病防治进一步强化,累计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5.29%o孕产妇健康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等服务指标明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医疗资源快速增加,县人民医院建成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建成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被评为全市“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单位。共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9个,临床专科能力显著提升。37家卫生院(分院)和220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中医药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截至2025年底,全县共有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58个、床位36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设置实现全覆盖,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健康扶贫行动圆满收官。大力实施健康扶贫”七大行动”,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县域外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30%以内,累计救治贫困人口8.5万余人次。84个贫困村村卫生室全面达标,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健康扶贫任务全面完成,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节机遇挑战面临的机遇。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将推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明确到2035年全面建成“健康中国“,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五五”时期,我县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实施“康养+”医养+”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为卫生健康发展创造广阔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助推全县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我县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卫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面临的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全县医疗卫生队伍学历层次整体偏低,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特别是缺少国家、省级重点专(学)科、高水平高层次技术人才。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突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医防”缺少有效融合,“上下”联动协作不足。医疗卫生资源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还有差距。人口深度老龄化,老年健康资源供给不足,老年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照护人员严重短缺。重大疾病严重威胁人群健康,新冠病毒感染等新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第二章“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主动服务国家、省、市、县战略全局,紧紧围绕市委“1345”发展战略和县委“3691”重点布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健康”建设,大力实施“健康守护”行动,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扎实推动县域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全县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红色、中国茶乡”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健康优先。始终坚持卫生健康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引导人民群众由被动应对健康问题转变为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加快推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资源下沉和整体协作、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推动实现卫生健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活力,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医教联动改革,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切实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工作,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属性,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同质化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资源配置、服务水平和健康结果差异,促进健康公平。第三节发展目标2035年卫生健康发展远景目标:卫生健康实力大幅提升,卫生健康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建成“健康”。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体系全面建立,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医养结合特色突出的医养康养健康产业体系,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30年卫生健康发展目标:“健康”行动深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健康守护”工程深入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特色精品专科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妇幼专科联盟和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素养明显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卫生健康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十五五”时期具体实现以下目标: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新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o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6%o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5/10万以内。全面深化医改取得新进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医保、医药、医教联动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取得显著成效。卫生服务体系形成新布局。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构建,优质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健康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国家、省、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大幅增加,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数量更加充足、素质更加优良、结构更加合理、作风更加严实,全县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新成效。艾滋病、结核病得到有效遏制,持续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重点地方病危害,重大慢性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治。医养健康产业得到新发展。健康产业发展机制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健康产业业态更加丰富。社会办医实现创新发展,健康服务更加多元。中医药产业、“康养+旅游”等特色医疗产业加快发展,中医药和医养康养强县加快建成。卫生健康治理达到新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卫生健康领域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促进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卫生健康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专栏1“十五五”时期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域主要指标2025年2030年标性质1康平人均预期寿命(岁)77.578.5期性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期性婴儿死亡率(%。)75.2期性孕产妇死亡率(/10万)1714.5期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6-(%。)8期性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14.5期性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87.291.5期性1康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7.6>30期性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1OO100期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3139期性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2.7期性1康务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83.07期性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413.8期性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八)0.54期性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O>95期性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三99束性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8O95束性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O.64.5期性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束性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60期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建成二星智慧医院比例(%)66.6期性二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天)96期性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18-院日(天)1.38期性1康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4.5达至U省市目标要求期性地表水质量达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