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深度报告.docx
快递行业深度报告1、行业沿革:电商业态演进支撑万亿级市场,CR8接近85%下竞争持续1.1 规律特征:快递业务量增速远高于社会物流总额及GDP增速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有望带动快递需求增长,2023年的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有望超过5%。2022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40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去年略有下降;GDP(按不变价格计算)总额共计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近年来社会总额物流增速与全国生产总值(GDP)增速变化趋同,反映了物流行业是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务院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2023年GDP预期增长目标为5%左右,我们认为疫情缓和、经济复苏有望带动快递需求,2023年的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有望超过5%o近几年快递业务量增速远高于社会物流总额及GDP增速。从历史数据看(2017-2022)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速达到23%,而社会物流总额复合增速为7%,快递业务是物流行业增长的主要支撑。2022年快递业务量增速首次低于社会物流总额增速,这是疫情期间需求承压下出现的特殊情况。2023年快递业务量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季度数据看,快递业务量累计增长率在第二季度后逐渐趋于稳定,因此第二季度的增长数据是判断全年情况重要的风向标。23年第一季度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达11%,23年5月累计业务量同比增速达17.4%,奠定了高增长基调,随着行业进入旺季,我们判断2023全年快递业务量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1.2 驱动因素:国内电商交易规模稳步提升,快递行业业务量持续增长国内电商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同比增速为5.33%o202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同比增速5.33%o2016-2022年,阿里(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要电商的GMV总额复合增速达到26%。20162022年,阿里巴巴GMV复合增速始终在20%左右,贡献了最主要的GMV份额,而拼多多、京东等平台的快速崛起带来了增量市场。2022年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的GMV分别达到了83170亿元、32000亿元、34700亿元。图表3.2015-2022中国网络零售额及增速(右如)中国网络冬丁"YOY(右轴)快遢业务量增长YOY电商交易规模与快递业务量形成共振,2023年第二季度件量增速有望触底反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网络零售额的月度增速保持在大约15%左右,2022年受到疫情封控影响增速开始下跌。从2022年4月份开始,网络零售额的增速下降到大约4%左右,并且持续在这个水平上徘徊。到了2023年4月份,网络零售额的累计增速达到了14%。快递业务量的增速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在2022年4月,快递业务量的累计增速仅为4.2%,并在12月跌至谷底的2.l%o然而,随着2023年网络零售额增速的恢复,快递业务量迎来了强势反弹。截止2023年5月,快递业务量的累计增速达到了17.4%。1.3动态变化:新冠疫情过后快递行业“量”与“质”稳步回暖2023年第一季度物流供需加速恢复,运行向好基础得到有效巩固。2022年全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48.6%,较2021年下降4.8个百分点,受到疫情影响,整体物流经济收缩。由于23年春节较早到来,受节假日影响1月份物流景气指数回落至44.7%,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环比回落1.3个百分点,仍处于50%以下收缩区间。2023年国家邮政局5月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指出,2023年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5%,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快递发展指数为370.9,同比提升37.8%;其中发展规模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406.1、214.8和70.0,分别同比提升17.8%、8.3%和4.2%,服务质量指数为592.1,同比提升78.5%o一季度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水平较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均有明显回升,反映出节后开工复工进度加快,行业服务质量与履约能力得到修复。服务质量改善明显,快递“质量”追上“数量”。根据2023年国家邮政局5月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3年5月服务质量指数同比提升78.5%达到592.1,从分指标来看,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预计为81.3分,同比提高2.9分。重点地区72小时准时率预计为84.3%,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快递行业在揽收端和派送端两个环节改善加速修复快递履约能力。快递企业持续优化进厂服务,推动设施设备资源共用,在优化定制包装、仓配一体、数据共享等服务基础上,通过精准预测、精准补货,提升制造企业履约能力。快递企业聚焦大件服务,扩大大件货物上门服务覆盖范围,推动家电寄递“即送即装”,通过航空运输提升工业大件寄递时效。快递企业开通智能快递车揽收服务,实现揽派效率双提升;加大末端站点调配及开放力度,运用智能分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派送需求。2022年业务量达1105亿件,万亿级市场持续增长。新冠疫情冲击过后,快递业务量回暖趋势已现,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105.8亿件,同比增长2.1%;业务收入完成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业务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行业最高日处理能力超7亿件,年人均快件量近80件。2022年Q4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2年11月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业务收入完成978.5亿元,同比21年下降9%;22年12月份增速迎来拐点,快递业务量完成103.7亿件,同比21年增长1.2%,快递业务收入完成996.9亿元,同比增长8.6%o2023年1月上旬在疫情余波冲击过后,快递业务量稳步提升,春节期间快递包裹揽收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5.1%;第一季度业务量达到268.8亿件,累计增速达11%,回暖趋势已现。L4价格走势:近十年快递单票价格持续走低,价格战后单价呈现平稳趋势近十年快递单票收入持续走低。伴随着快递行业规模的扩大和成本不断优化,行业单票价格持续走低,从2013年的16.29元降至2023年的8.94元。由于价格战的影响,行业的单票价格在2019-2020年间出现急剧下滑。2019年开始,在中通的主导下,快递行业发动价格战,行业加速进入出清整合阶段。价格战经过一年半时间,二三线快递公司陆续出清,一线快递龙头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态势。在这一年半的价格战过程中,快递公司件量规模持续维持高增,但盈利空间受到了显著压制,快递行业也随之进入了“重格局、轻业绩”的份额竞争时代。据2020年中旬同比数据显示,单票价格下滑近13.6%o截至2021年5月,圆通、韵达、申通以及中通快递(不含派费)的单票收入分别为2.04元、2.02元、2.07元和1.29元,这一数据均已降至历史新低。图表12.圆通单票价格、同比及环比变化OMOZ-O-EZOZOTN8Zo-N8ONoZ-O-NoZ0IK8ZT-ZOZO-Z8-O-RoZOaOZZO-OZOZ-CHjZOZOT60ZZ0-6-0Z0Z-T6OZOT80ZZT三8W-S98-TB-8OTZOZZO-ZOZqzoz圄通速递单票收入当月值()(«M)冏比(右4*)环比伴随价格监管政策推行,恶性低价竞争出现趋缓信号。2021年初以来监管政策实施后,快递行业价格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趋缓势头。行业整体单票收入回暖,至2022年12月圆通、韵达、申通以及中通(不含派费)单票价格为2.74、2.71、2.63和1.46,同比分别增长9.6%、15.32%、7.79%以及5.04%。L5结构特征:同城快递比重下降,国际快递业务量回暖态势明显同城快递比重下降,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回暖,产品结构仍以异地为主。2023年第一季度,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105%、87.1%和2.4%,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的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2023年第一季度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的6.0%、50.8%和10.9%o从地区结构来看,业务量与业务收入均呈现西升东降的趋势。2023年一季度,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5.9%、16.2%和7.9%,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6.1%、14.1%和9.8%。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L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LO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仍占占据整体业务的绝对主力。1.6行业格局:CR8接近85%,存量竞争持续进行2022年,快递行业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4.5%,中通、圆通、申通份额分别达到22.1%、15.81%和11.71%,均创下市场新高。韵达受疫情影响较大,2022年份额为15.92%,同比回落超过IPCt,申通则实现份额与盈利双逆转,通过加快产能投放追赶头部企业份额。截至2023年Qh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市占率分别达到23.40%、16.58%、12.48%和14.23%2023年4月CR8达到84.7%,同比上升2pct0随着一线快递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加,品牌集中度持续回升,行业格局向好发展。1.7历史演进:电商红利支撑高增长,价格战后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快递行业过去近20年中,电商的扩张与物流网络的崛起形成了一个不断放大的“正循环”,物流网络带动快递产能的释放,并降低运输配送成本,促进了电商平台快速发展,电商平台营销渠道不断地扩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需求,两者相得益彰。在民营快递与电商平台的共振效应下,民营快递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电商平台红利阶段、价格战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1.7.1 起步时期(1990-2005)自90年代起,中国逐步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商务快递和报关急件需求激增,在市场庞大的需求下民营快递企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93年,中国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申通在浙江成立,同年顺丰也在广东成立;韵达、圆通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逐渐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崛起。然而,当时的邮政法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只能由邮政企业专营,因此早年民营快递缺乏“合法”地位,政策方面缺乏支持,民营快递的运营在这段时期缺乏政策法规基础。1.7.2 电商崛起+法规突破,带动快递行业早期生态建设(2005-2015)2003年,淘宝网成立并于邮政建立合作关系。直到2005年,圆通速递成为国内第一家与淘宝网合作的快递企业,随后中通、申通、韵达和百世等快递企业也纷纷跟进与淘宝深度绑定。2009年,新邮政法颁布实施,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并持续发布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配套法律法规,从此民营快递企业获得了合法地位,归国家邮政局统一管理。此时的民营快递企业拥有政府的背书,加上电商蓬勃的发展趋势推动下,市场份额逐渐提高。2010-2021年,快递行业占邮政业收入比重逐年提高。2021年中国快递行业的业务收入占邮政业总收入的81.73%,较2010年提高36.7pct°在电商崛起和政策支撑的双重因素下,民营快递企业开始崛起。2005-2019年,电子商务带动中国快递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电商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快递业的及时跟进和发展,又将成就电商更快速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电商结构的转变也加速了线下购物向线上网购的转化,电商渗透率不断提高,2022年末电商渗透率已达27.2%。快递业在线上服务的支撑下将保持增长态势。1.7.3 电商业态变革贡献增量,民营快递公司陆续上市(2016-2019)电商GMV从2016年始快速增长,低货值包裹为业务量增长的主要支撑。2015年,拼多多进入零售电商行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