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街区发展现状、困境与趋势.docx
中国旅游街区发展现状、困境与趋势摘要旅游街区作为文旅产业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夜经济的主要载体,是地方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更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两年,旅游街区的文化属性、旅游属性更为明显,地方特色街区高度聚合了城市文化,主客共享,全天候、无门槛、有温度、多元业态的城市休闲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文化特色是旅游街区发展的关键,特色旅游休闲街区能够聚集人流、拉动消费,成为城市、旅游景区和主题公园配套的不二之选。旅游街区作为文旅产业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夜经济的主要载体,是地方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更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对旅游休闲街区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近两年,文化和旅游部相继发布三批共164条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旅游休闲街区的文化属性、旅游属性更为明显,地方特色街区高度聚合了城市文化,主客共享,全天候、无门槛、有温度、多元业态的城市休闲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文化特色是旅游街区发展的关键,特色旅游休闲街区能够聚集人流、拉动消费,成为城市、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和主题公园配套的不二之选。在过去两年里,旅游街区发展进入兴旺期,利用文化活动契机主动搭台,唱出了文旅融合的好戏。2022年受疫情的影响,本地游成为主流,“就地休闲”成为当下旅游消费热点,随之旅游街区休闲游需求不断扩大,2023年旅游街区通过“微改造”“微提升”,活化利用了城市文化,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成为主客共享的新空间。1、旅游街区发展现状1.1 模式和类型多样化旅游休闲街区与商业步行街千篇一律的繁华景象不同,旅游休闲街区集城市文化、主题化、体验化、商业化于一身,更加注重文化的融合,旅游属性更加鲜明。我国旅游街区以开放式街区居多,根据场地分为室内旅游街区和室外旅游街区,例如深圳宝安大仟里的农市井FARMLAND是深圳首个自然生态、有机农创主题的室内街区。根据主题分为生态型旅游街区、文化型旅游街区、历史型旅游街区、复古型旅游街区、科技型旅游街区等,例如,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是国内首个城市自然共同体,将广场、社区和购物公园进行天然过渡,是旅游街区跨时代意义的全新体验式商业模式。根据场景可以分为沉浸式体验街区和运动型旅游街区等。西安长安十二时辰和大唐不夜城是沉浸式的行业标杆。青岛万象城N次方公园围绕“运动+购物”紧紧抓住“80后”“90后”“新生代”主流消费者的关注。根据生长模式可以分为单体街区和景区依托型街区等。云台山的岸上旅游休闲街区和环球影城的城市大道依托景区打造餐饮、购物、娱乐体验一站式的旅游休闲街区,越来越多的景区游览起点和终点都在布局旅游街区。根据营业时间可以分为全天候街区和夜间街区,像开封的鼓楼区书店街夜市属于快收快放型夜间经营模式。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行业标准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0822021)将旅游休闲街区划分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两个等级,将省级街区视为国家级旅游街区的前置条件。1.2 业态和内容多元化旅游街区的业态丰富,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是一种具有地方特征的开放活动单位空间,常见公园、广场、滨江路、步行街、古镇等区域。旅游街区的业态布局、内容配套和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化,衍生出更多街区特色,比如依托商圈建设的历史文化街区、逐步“网红化”的休闲街区、景区化的旅游休闲街区、创意产业聚集的文化创意类街、场景化复原的室内街区、以休闲空间营造为导向的传统生活街区。多元的业态、丰富的内容、产业的升级提升了街区旅游和休闲的舒适度和体验度。总体来看,旅游街区经历了从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到商业步行街区,再到业态多元化的旅游休闲街区,逐渐呈现出IP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标准对旅游休闲街区的业态布局以及所包含的业态类型进行了界定,规范了街区业态的发展和运营方向,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例如,安徽省合肥市奥街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现代街区中,将其作为一种综合文化场所,创建文化、旅游、商业三方合作共赢的新商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文化和商业的契合度,着重于文化表现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为旅游休闲街区注入活力。1. 3数量和体量扩大化随着各地文商旅项目迅速发展,实现了旅游街区文化符号标识在当代的有效再生。旅游休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气”“文”“食”的集中地,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同时随着近郊游、本地游、周末游和CityWaIk的不断兴起和火爆,涌现出众多火爆的文旅街区,旅游街区的数量和体量双重飙升,各地都在差异化打造新街区和针对性提升老街区,基本上每个市县都在打造自己的旅游休闲街区助力城市更新,景区、古城和特色小镇打造旅游休闲街区助推文旅融合。一大批历史街区、商业街区和特色街区被成功打造为城市文旅新名片,变身居民和游客的消费新场景和网红打卡地,并成为国家和省里重点支持和培育的旅游新品牌,呈现出数量急剧上升的发展趋势,据初步统计全国典型旅游街区多达2200余条。近两年文化和旅游部密集发布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截至2024年1月,我国已有16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16条,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64条,其中云南在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拥有的数量上居于首位,分别是第一批30条和第二批32条。街区体量也在扩大化,例如,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秦巴老街原本经济萧条,无人问津,通过政府规范调控开发,该街区重整光辉,平均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170万人,综合旅游收入达到了5.1亿元左右,成为该城市热门打卡地和文旅名片。1.4IP化随着游客的消费需求不断变化,旅游休闲街区作为一款含有文化创意的旅游产品,街区在打造过程中主题化、特色化将会更加鲜明。旅游街区逐渐成为城市热门IP,例如,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从“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对诗”,再到“盛唐密盒”,近年来持续推出的一系列节庆活动与文化表演IP,一直稳居商业街区内的“顶流”,吸引无数国内外消费者,成为西安独一无二的城市IP。不夜城系列产品如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不夜城、河北省石家庄凤凰不夜城、四川省筠连县南丝绸之路不夜城、吉林省梅河口市的东北不夜城、宁夏石嘴山市沙湖不夜城、山东省济南市的章丘台湾不夜城等步行街区通过差异化定位IP打造集游赏观光、购物演绎、休闲娱乐、特色美食和优秀在地文化融合的特色旅游街区。1. 5沉浸化“沉浸式+实体商业”的模式因为场景更为多元、业态更为复合,使得实体商业拥有更多“场景+流量”优势。沉浸式的街区体验感,已经成为顶流街区的标配,通过主题街区、生态艺术、街巷情怀或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化场景,加强地方和消费者的联系,在满足旅游街区消费者的潮流、时尚、个性需求的同时,也能形成自身的特色亮点和记忆点。据统计,全国超2000个街区正在布局沉浸化场景和夜间消费模式,形成街区即景区、商铺即景点、商户即演员、服务即演技、产品即场景、消费即生活的街区休闲模式,例如,陕西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热门剧集IP+沉浸式娱乐+主题餐饮+国潮零售",以“唐食嗨吃、换装推本、唐风雅集、微缩长安、情景演艺、文化盛宴”六大沉浸场景为核心,进而让游客产生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兴趣。2、旅游街区发展特征2. 1主客共享理念不断深入在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发展中,“主客共享”原则成为行业和政府管理者的共识,近悦远来才是当代旅游发展的流量密码。旅游街区作为主客共享新空间,在满足当地人休闲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服务好外地游客,同时本地客流是街区消费的主力军。因为满足本地居民的休闲活动是外来游客进行旅游的先决条件,才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旅游休闲吸引力,这也是旅游休闲街区的基本生存发展问题和基础市场,即以满足本地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为第一位,其次再考虑外地游客的需求。例如,湖南长沙市的旅游发展将当地人舒适的生活方式打造为旅游吸引力,引导外地游客在大街小巷吃吃逛逛,感受城市风貌,促进了游客的深度融入,使长沙的旅游喜爱度从全国的第十七名跃升到第六名。2.2头部效应愈发显著旅游街区作为文旅商综合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现象级IP街区瞬间火爆,多地显现出一条街“点亮”一座城的头部效应,吉林梅河口市东北不夜城以精致国潮文化为设计核心,融合东北地方民俗文化,形成街区之“魂”,通过“城市舞台”,用行为艺术表演的方式把最日常的东北生活状态和地域文化进行最为生动的表达,潮俗融合的匠心设计和首创高维的运维理念是街区火爆“出圈”的秘诀和法宝。江西九江新旅潺阳里1723选址科举考棚地,以文商旅综合体大作,响应城市发展理念,呼应人民生活所需,匠心缔造九江美好商业范本,成为九江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载体。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旅游休闲街区客流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东地区40个典型休闲街区游客人数超7371.2万人次,平均每个街区184.3万人次,其中,南京夫子庙商圈热度最高;对外省游客而言,上海迪士尼最具吸引力。东北地区25个典型休闲街区游客人数超5509.4万人次,平均每个街区220.4万人次,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黑龙江省典型休闲街区,游客人数超3000万人次,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热度最高。西北地区17个典型休闲街区游客人数超2101.2万人次,平均每个街区123.6万人次,均表现出较高的旅游吸引力。2. 3在地文化融合日益突出无论是商业步行街的改造提升,还是地摊经济或者夜经济的流量打造,从场景的营造到业态的拓展上,都在不断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优秀在地文化中,增强街区的场景感、体验感、穿越感等,营造或唐或宋或民国或未来的普通百姓生活场景,如长沙文和友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营造、长安十二时辰的古代大唐街市,昆明茶马花街的民国风情街区、梅河口市东北不夜城的关东文化都让游客产生新奇的好奇感,穿越时代,纵情古今。又如,开封宋都御街再现宋代御街风貌,汇聚灌汤包、炒凉粉、红薯粉等开封地道美食,汴绣、麦秸画等民间艺术作品彰显了开封丰富的文化底蕴。2. 4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趋势持续增强2023年都市休闲市场热度持续扩散,大型都市旅游休闲街区客流增势平稳,中小型都市街区客流回暖更快,街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趋势愈发明显,三四线城市正在快速成长为新的掘金地。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购买力也在迅速提升,如何占领三四线城市的旅游休闲市场,旅游休闲街区在此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焕发出活力。例如,周口的关帝老街由周口市人民政府和建业集团共同打造的具有明清复古风格、传承周口厚重文脉、展现现代商业活力的休闲旅游街区,开街即火爆,首日运营参观人数达到1万人,营收达到500万元。同时,根据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规划需求,对旅游休闲街区的旅游供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旅游休闲街区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核心吸引力,许多城市都在对旅游街区进行发展改造和建设。对于大部分二、三、四线城市只要抓住旅游休闲街区的发展风口,就可以为当地文旅市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3、旅游街区发展困境3.1前期投资体量大,回收慢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极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打造旅游街区具有前期重资产投入大、后期运营风险大、收益周期长、短期收益低等痛点,同时旅游街区与夜间经济融合,打造不夜城的繁荣景象,运营形式并不是简单的夜市、地摊经济、低端商业小吃街、餐车广场,而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仿古建筑建设和亮化造景,投资体量大,如何将重资产投资转变为轻资产运营,如何应对专业人才的缺乏,如何突破技术壁垒都是街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例如,大唐不夜城的总投资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占地约240亩,其中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大唐不夜城的投资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征收、道路建设、水电设施建设等,投资额约为10亿元人民币。第二阶段是主题设计、建设和装修,包括景点设计、建筑设计、雕塑设计、景观设计、灯光设计等,投资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第三阶段是运营管理,包括人力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