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docx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记金华的双龙洞一、导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恢宏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象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二,初读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得很凝练,记叙了作者去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三,精读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出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从金华城出发,先后到了哪些地方?找一找文中关键的过渡句,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并画一画游览的示意图。你第一个举起了手快把你画的示意图师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很好,作者是按照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的顺序来游览的。(板书)叶圣陶爷爷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一路上春天的美景不断扑入眼帘,这些景象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坐的最端正,你来说,找的很全面,粉色,各色,新绿,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罗列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让我们感受到了路途上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感受到沿途景色的美不胜收。(板书美)到达了双龙洞,里面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继续向前走,并思考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内交流探讨,并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介绍给大家。2组一一从哪里看出洞口很宽呐?噢像桥洞既然洞口这么宽,那外洞又是怎样的呢?3组一一噢整个外洞就像人民大会堂一样大,还有哪里能体现?“一千人"八百人”在里面开会都不觉着拥挤也说明了外洞很大。嗯,分析的很全面请坐。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口的宽和外洞的大。(板书宽大)在外洞有泉水流出,我们顺水流找到了,原来有一个空隙,那孔隙又是什么特点呢?5组一一你给大家读了这个句子,同桌刚才听的很认真,你能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吗?他重读了“要是“准会”这两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了孔隙的窄小,低矮。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真实感受,平躺在船中一抬头就能碰到额头可见是多么地惊险呀(O板书窄低)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再来读一遍,同学们体会下。“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就是这样仰卧在小船里,穿过低矮狭窄的孔隙到了内洞,内洞又是怎样一番的景象呢?1组一一说的对,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还有吗?噢内洞还大吗?从哪看出来的呢?没错,作者用十来进房那么大来比拟,写出了内洞大的特点,(板书黑,更大)同学们,内洞还有一处奇特的景色,大家找到了吗?你举手最积极你来说,没错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让我们通过图片来欣赏一下这些美景。这么多的石钟乳和石笋遍布在这么黑的内洞中,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唉,神奇。那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好你来,找的这句。“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J这句话什么意思呀?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即使”呢?小韩若有所思的样子你来说,说得透彻明白请坐。多么奇异的风景啊!用上“即使”这个关键词作强调,就算退一步讲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比作什么也值得大家观赏,说明它本来就足够吸引人,无需再比做什么了。(板书奇异)叶老的语言多么朴实啊,这正是叶老的写作风格,饱了眼福,叶老又坐着那搜窄小的船排队出了洞。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跟随叶老上路观看了外洞,感受了孔隙,欣赏了内洞,叶老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后面那位同学你来说,哎,游览的顺序,这就是游记的特点。(板书游览顺序)那一步步的跟随,在欣赏风光的同时,大家又有什么体会呢?噢感受到了雄伟和惊险被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所折服。同学们感悟的都很深刻,是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惊叹,正是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叶老先生才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板书热爱自然)叶老曾经说过,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写作无非是一点,把我听到的,我看到的,真正体会到的东西告诉读者。相信今天这一课让大家产生了很多感悟。课下请同学们按照浏览的顺序写一处你去过的景点,下一节课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