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docx
-
资源ID:1884538
资源大小:27.4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海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docx
海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工信厅联通装函2024399号),加快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目标任务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按照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层级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到2027年,建设基础级智能工厂100家以上,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20家以上,择优推荐卓越级智能工厂5个以上,积极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航级智能工厂。二'梯度培育体系(一)推广基础级智能工厂。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鼓励企业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围绕智能制造典型场景,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加快生产过程改造升级,实现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各市县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指导企业按照各级智能工厂要素条件开展自建自评,复核评估结果并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基础级智能工厂认定。(二)建设先进级智能工厂。鼓励基础级智能工厂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重点在生产、管理等重点环节集成互通和协同管控,向先进级智能工厂升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和认定工作,建设一批具有区域、行业领先水平的先进级智能工厂。先进级智能工厂应强化成果经验总结,形成具有区域、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发展路径。(三)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支持先进级智能工厂持续强化数字化网络化优化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体系化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设计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生产过程在线优化,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的综合优化,向卓越级智能工厂跃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企业积极争创卓越级智能工厂并择优推荐。(四)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鼓励卓越级智能工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推动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等创新,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带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向领航级智能工厂迈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建设领航级智能工厂。三'组织实施(一)建立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智能工厂培育和评价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我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管理工作,组织企业根据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掌握自身智能制造水平,以评估结果指导智能工厂建设,总结推广梯度培育成效和经验。各市县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积极组织企业进行各级智能工厂的申报工作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推荐。原则上企业被认定为更高一级的智能工厂即同步纳入其下各级别的智能工厂范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做好基础级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的认定工作,并积极做好与国家、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卓越级智能工厂、领航级智能工厂对上争取工作。(二)强化软硬件供给能力。聚焦智能工厂建设需求,鼓励解决方案供应商与本地企业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通过联合开展关键装备、先进工艺、工业软件和系统等环节创新,逐步培育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开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工作,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成组连线、串珠成链集成创新。(三)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智能工厂相关国家、行业、团体、企业标准制修订,推动重点环节核心场景全覆盖。支持卓越级智能工厂、领航级智能工厂将自身建设经验形成具有行业推广价值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标准群”,建设一批智能“母工厂”,固化并标准化智能工厂建设经验。四、保障措施(一)强化政策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工厂申报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重大科技创新等项目。依托技改提质政策,鼓励企业引进设备进行设备改造、进行智能化升级,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深度融合。鼓励市县依法依规出台奖补政策培育智能工厂。依法依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相关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制造项目、智能工厂建设的支持。(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一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等领域急缺的高技能专业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加强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具有较强集成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推进产教融合,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行业组织、院校合作开展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建设,开发相关培养项目,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三)加强经验推广。加大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典型案例、示范企业的宣传推广,组织开展智能工厂现场会、进园区和专家行等交流、诊断活动,交流智能工厂建设经验,推广智能制造先进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强先进智造技术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打造“我要开展”智能工厂建设的良好氛围。附件:海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附件海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为指导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建设,特制定本要素条件。一'基础要求1 .企业应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和产品均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可参照执行。2 .企业申报时未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中国网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并提供税务机关开具的无欠税证明。企业近三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等事故。3 .工厂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系统解决方案等安全可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可控。4 .企业应建立智能工厂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组织机制,拥有一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5 .基础级工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水平达到GB/T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一级及以上,先进级智能工厂应达到二级及以上,卓越级智能工厂应达到三级及以上,领航级智能工厂应达到四级及以上。二、基础级智能工厂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典型场景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开展点状智能化探索。(一)建设内容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附2),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且至少覆盖生产作业环节并不少于典型场景参考指引中4个场景。1 .工厂建设:开展产线级、车间级数字化规划与建设;部署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和数字基础设施。2 .研发设计:开展产品、工艺数字化研发设计。3 .生产作业:开展关键装备和工艺数字化升级,实现关键装备、工序和系统的实时监控,以及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作业。4 .生产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对作业计划、产品质量、设备资产、生产物料等进行管理,实现关键生产过程精益化。5 .运营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对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管理,实现经营数据精准核算和绩效指标量化评估。(二)建设成效1 .参考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附1)、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高于省(区、市)同行业平均水平。三、先进级智能工厂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广泛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在重点场景开展智能化应用。(一)建设内容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附2),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且至少覆盖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三个环节并不少于典型场景参考指引中8个场景。L工厂建设:开展车间级、工厂级数字化规划与建设;对工艺路线、产线布局和物流路径等进行仿真;广泛部署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2 .研发设计:开展产品、工艺的数字化研发设计管控,实现产品的设计图纸、文档等文件版本迭代管控,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数据统一管理和协同。3 .生产作业:开展关键装备和工序数智技术应用,实现关键装备异常预警、关键工序数据在线分析、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数字化检测。4 .生产管理:通过对生产过程、仓储物流、设备运行、产品质量等进行数字化集成管控,应用智能化分析工具,实现高效辅助计划排产和生产业务协同管控,并通过APS高级排程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充分调度使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5 .运营管理:通过经营管理与生产作业等业务的数据集成贯通,应用智能化管理工具,实现成本有效管控、订单及时交付、绩效指标动态评估等,开展供应链数字化管理。(二)建设成效1 .参考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附1)、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处于省(区、市)同行业领先水平。2 .在省(区、市)同行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四'卓越级智能工厂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持续优化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体系化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设计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生产过程在线优化,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的综合优化,推动多场景系统级智能化应用。(一)建设内容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附2),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原则上应覆盖全部五个环节。L工厂建设:开展工厂级数字化规划与建设,以及数据治理工作;对工厂进行系统建模和优化,实现工厂数字化交付,推动虚拟工厂建设;体系化部署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2 .研发设计:开展产品、工艺协同研发设计、集成建模和仿真,实现基于模型和数据的系统优化。3 .生产作业:开展多场景数智技术应用,实现装备运行状态智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和在线优化、过程质量在线检测与控制。4 .生产管理:通过生产全过程数据综合分析,实现生产计划与排程自动生成、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精准追溯和持续改进、物流仓储策略优化、安全应急联动、能源环保综合管控等,推动主要生产要素的智能协同优化。5 .运营管理:通过多维数据智能分析,实现用户需求精准识别和敏捷响应、全厂资源协同优化、产品增值服务、设计生产服务闭环优化、智能化决策支持等,推进供应链上下游“链式”协同。(二)建设成效1 .参考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附1)、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 .在国内同行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数智化升级。3 .培育形成具有行业推广价值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探索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群”。4 .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智能工厂建设和运营人才。五'领航级智能工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装备、工艺、软件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突破,推动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等创新,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带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一)建设内容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附2),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须覆盖全部五个环节。L工厂建设:构建工厂数字李生系统,实现对物理制造过程的精准映射和反馈控制;建立较为完备的数据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企业数据资产;开展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等研发和应用突破。5 .研发设计:探索数据与知识驱动的研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