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docx
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为推进“十五五”时期全县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省安全生产条例国家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五五”规划省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市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制定本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十四五”期间,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围绕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及县各项规划,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层级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筑牢安全防线,不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打下了新时代县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第一节改革进展“十四五”时期,我县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县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统筹推进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十四五”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规划主要指标按质按量完成。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全县深入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全面改制完成,镇应急管理机构全部设立,逐步构建起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应急管理格局。按照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县、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的“双主任”制实现全覆盖。灾害事故全灾种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基本实现。应急管理法治制度逐步健全。我县制定县党政部门及市驻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等文件,进一步推进行业监管部门和县级、镇级监管机构队伍建设、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安全准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危害监督检查与防控、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各相关部门制定或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和工作措施。应急预案建设逐步完善。制定、修订完善县防风应急预案县防汛应急预案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县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2年)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地震应急预案等预案、规划、机制。应急预案管理全面强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应急演练工作全面落实“实战中有推演,推演中有实战”,形成了“五立足、五结合”的实战推演模式。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实施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领域六大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动火作业“三个一律”、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渔船“六个100%”、海上砂石船“六禁”、房屋市政危大工程“六不施工”等措施。全县“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纳入智能监控平台,安全风险严格实施精准化、常态化、制度化管控。安全生产治理整治持续推进,印发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安全生产领域六大专项整治方案,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稳步增强。贯彻实施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县减灾委的统筹协调指导作用,逐步完善全县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基本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推动开展自然灾害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城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推进三防标准化建设,推动全县行政村(社区)全面开展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累计创建1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十四五”以来,我县有效应对2016年台风“妮妲”、2017年台风“天鸽”“帕卡”“卡努”、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2019年台风“木恩”“韦柏”以及暴雨洪涝、2025年台风“鹦鹉”“海高斯”“红霞”及“十四五”期间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救灾复产工作顺利完成,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有效保障。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有力推进。综合性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从“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应对全面转型,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抗洪抢险、森林防火、海上搜救等应急力量建设得到强化。全县组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1个,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支,建成水域机动救援队6支,建成专职消防队8支。社会应急力量规范发展,建成社会力量应急救援队伍1支。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形成。应急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建立健全三防、气象、地震、地质灾害、森林防灭火、环境卫生、重大动物疫情等监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县应急指挥中心,接入公安、水务、农业农村等7个部门的视频监控、视频会商或指挥调度平台,对接市委应急指挥中心、市应急管理局2个系统,下联各镇视频会商系统,打造信息通畅、反应灵敏、指挥有力、手段先进、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全面使用省应急管理值班值守系统、应急“一键通”、安全生产执法监管系统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互联网+应急指挥+安全生产”不断深化,实现应急值班、应急指挥、安全生产执法全县“一张网”,实现对危化品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动态监控预警,构建起全县应急管理智慧大脑。应急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强化。全面落实灾害救助资金快速下拨机制,20192025年累计下拨投入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73.812万元。县、镇纵向衔接、横向支撑的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建成。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应急避难体系。移动卫星小站、集群通信基站、单兵图传、无人机等现场通信保障手段不断完善,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难题有效解决。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初步建立,部分行政村(社区)配备卫星电话,基层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可通过天气预报、电视节目、甚高频收音机和大喇叭、短信、微信等渠道直接向全县149个村(社区)发布预警灾害信息。应急宣教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多部门共同合作参与的常态化应急管理宣教培训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安全教育、监管人员应急培训和企业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在各行业各领域开展宣传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结合“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森林防火宣传月”“消防宣传月”“全国交通安全日”及防汛期、防火期等时期主题宣传活动,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户外宣传等载体形式,组织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安全及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防灾减灾意识、森林防火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能力不断提升。在“山海”APP开设安全生产宣传专栏,广泛深入宣传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新动态、新做法、特色亮点,普及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和自救互救技能,应急管理工作、应急舆情等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形势稳定好转。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安全生产死亡人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均较大幅度下降。2025年,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3起,死亡人数17人,同比分别下降47.7%、50%,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值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均在考核参考指标范围内,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按质按量完成。专栏1“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具体指标实际值“十二五”末期(2015年)增降幅度序号指标名称规划值2025年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721下降19.05%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0.0830.134下降38.06%3道路交通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下降6%56.8076.48下降25.73%第二节问题挑战“十五五”时期,我县发展将进入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形势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各类灾害事故风险叠加耦合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事故灾难防控压力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城市安全管理难度增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公路桥梁、渔业船舶及在建工程项目等方面安全风险隐患底数较大。“十四五”期间,安全生产死亡人数、事故起数、负伤人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数据基数仍然较大,事故风险防控存在压力。经济下行造成企业安全保障条件欠缺,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得不够,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到位,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消防火灾等行业领域安全事故仍有发生。二是自然灾害防御任务繁重。我县自然灾害多发,台风、暴雨、洪涝、强对流天气、高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低温霜冻、干旱等局地性灾害时有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啸及海岸侵蚀、赤潮等海洋水患趋向多发,丘陵山地多,部分山坡陡峭、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较大,洪涝灾害、山洪灾害、森林火灾等发生的可能性大。我县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尤其是南部滨海地区为地震烈度VlI度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仍有待深化。全县应急指挥体系仍有待完善,“防”与“救”的责任链条仍有待衔接。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仍有待完备完善,乡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上级契合度不高。应急救援力量不足,区域、部门、军地、政企应急联动机制仍有待强化。地方政策法规体系仍不完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应急物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物资储备不够、效能不高,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等关键环节智能化程度不高,防灾科普宣传覆盖面不足,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社会公众风险防范观念和自救互救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四是应急保障、管理能力依然薄弱。重大安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依然存在。科技手段应用还不够深入,应急装备不足,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技术装备等存在短板,风险防控、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明显薄弱。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各层级执法权配置不够清晰。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社会协同机制尚不适应救援救助需求,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够畅通。第三节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第一个五年,我县进入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战略机遇期。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全面深化应急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大机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