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访工作长效机制.docx
学校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家访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为加强家校沟通,密切家校联系,切实发挥家校育人的合力作用,特我校教师家访工作长效机制。一、指导思想以*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自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完善家访工作机制,优化家校沟通渠道,密切师生和家校关系,全面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覆盖所有学生、关注特殊群体的家访工作新格局,提升社会满意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二、工作原则(一)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准则,坚持正面鼓励学生,坚持尊重家长和学生特点,坚持实事求是反馈学生信息,做好家访工作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二)关注特殊群体。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家访的基础上,将单亲离异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留守未成年学生家庭、农村脱贫家庭、城乡低保家庭、特困家庭、残疾学生家庭以及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学生等学生群体作为家访重点对象,长期跟进,精准帮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解急困等活动。(三)创新家访形式。尊重家长意愿和需求,创新家访形式,按照走进家庭与家长到校、电话、短信、微信、QQ等相结合,个体家访和分组家访相结合的思路,以家长感到轻松、亲切为主开展家访,访到家长心坎上。(四)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校长带头、中层干部示范、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全员参与”的家访机制,采取集中家访和日常家访、全面家访和重点家访相结合,实现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三、家访内容(一)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思想动态、学习表现和生活习惯等,了解家长期望水平等影响学生发展的家庭因素,向家长全面客观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情况。(二)指导家庭教育。根据学生特点,与家长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尤其是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共同制定具体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在尊重家长教育理念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履行好监护职责,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指导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法制安全等教育,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三)介绍办学成绩。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向家长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绩,增强家长对学校办学的认同感、信任度。(四)听取家长意见。主动征求家长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做好解释、宣传、记录、答复,并以适当形式,及时向学校、班级反馈,以便更好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四、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是广大教师密切家校联系,深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具体体现。学校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一线教师主动投入到家访活动中,广泛征求家长和群众意见建议,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领教师养成乐于家访、善于家访的良好习惯,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展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二)明确要求。家访活动的时间结合寒暑假、”二、八月控辍保学宣传月”和“三月、九月结合师德教育活动月”等集中开展,日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家访的教师参与率和受访学生的覆盖率每学期要达到100%,其中面对面家访不低于80%,家长在外地居住的每学期联系不少于两次,疑似辍学学生、单亲离异家庭子女、留守未成年学生、残疾学生、心里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应适时进行家访,原则上都要面对面家访。家访应做到“四进、五要、五不要“。“四进”,即教育惠民政策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学生安全教育指导进家庭、学生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五要”即:一要深入分析家访学生在校情况,精心准备家访内容;二要严格遵守约定时间,按时家访;三要仪表大方,态度诚恳,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四要客观评价学生,充分反应学生优点,诚恳指出学生不足,共同寻找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方法;五要认真记录家访情况。“五不要”即:一不要告状式家访;二不要只讲问题不讲方法;三不要对家长诉求置之不理;四不要接受家长宴请和馈赠;五不要将学生个人家访情况对外公布。(三)分类指导。将家访中搜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分类,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向学生和家长说明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针对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安全隐患化解方面出现的困难,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困策略,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跟进帮扶。对出现学习、经济等困难以及情感、家庭等变故的学生,要做好心理研判,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对心理受到伤害的学生,要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针对性做好跟踪指导和心理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和数字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