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全区高质量实现全面小康、聚力自贸试验区主战场、推动城市新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的决胜期,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科学编制好“十五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对于更好地发挥教育体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教育现代化2035健康行动(20252030)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本规划是区社会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区教育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2026203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一)教育普及成绩显著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十四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总计60.74亿元,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4.39亿元,比2015年的7.17亿元,增长了100.69%;生均教育事业费均逐年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4.18%;生均公用经费平均年增长率为7.88%,有效落实“三个增长”,全区教育资源总量扩大、质量提高;“十四五”期间,新增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79所,新增小学13所,新增初中6所,新增高(完)中12所;投入8530万元对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投入1.7389亿元用于添置和更新教学设备,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教育普及成绩显著。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3840个,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普通高中提质扩优,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与2015年相比,在校生由16万人增加到23.2万人,教职工由4300人增加到6030人,全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已达到100%,小学毛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0%,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由1.29万人增加到L9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到98.71%,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0.2年提高到11.5年。专栏1“十四五”期间学校及在校生增长情况项目2015年2025年幼儿园数量(所)136244在园幼儿数(人)3454760960小学数量(所)94107小学在校生数(人)85258116582初中学校数(所)3137初中在校生数(人)2733735282普通高(完)中数量2234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人)1290019317(二)公平质量成果丰硕教育公平保障有力。全面落实办学主体责任,新增特殊教育学校一所,特殊教育教师24人,特教在校生达107人;积极稳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8316万,占在校生总数的71.26%;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人数连续三年相当于全市其他3个主城区总和;69所公办小学“三点半课堂”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加快扩增优质学校,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先后引进北京八十中、南开大学附中、西南大学附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国内优质名校资源,引进省内名校师大附中、云大附中、昆一中等优质资源;实施区内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昆十二中先后领办长丰学校、环湖校区,关上实验学校领办湾流海校区、金域南郡校区,关上第二小学领办幸福城校区,东华二小领办魅力之城校区,曙光小学领办珥季路校区、幸福邻里校区,南站小学领办空港第一小学,市一幼、南站幼儿园、曙光幼儿园等也先后领办了分园,通过名校办分校、名园融园等方式,加快扩大优质资源。二中整体搬迁至东部片区,填补了东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空缺,全区优质高(完)中地域分布更加均衡。区职业高级中学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院校百强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并投建第三期工程,成为主城区办学条件最好、办学质量快速提升的优质公办中等职业名校。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5所幼儿园评为省现代教育示范园,3所中小学评为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2025年全区中考平均分450.09分,全科合格率46.52%,达一级完中最低控制线2483人,在全市贡献率为13.87%,比2019年增加249人,达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5683人,在全市贡献率为13.11%,比2019年增加256人。高考成绩明显提升,全区一本上线率42.29%(全市增量最大),对全市的贡献率为12.80%;本科率85.41%,对全市贡献率为18.39%(两项均为近五年最高);600分以上人数400人,对全市贡献率12.84%(两项均为近五年最高)。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区教育体育局连续六年获得全市考评一等奖,2019年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教师数量稳步增长,“十四五”期间,招考补充新教师2301人,硕士174人,本科2127人,实施教师培养“万千百十工程”,落实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设立区级名校长工作室5个、后备干部培养基地4个、名师工作室24个、骨干教师培养基地10个、班主任基地2个,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全区现有省特级教师12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74人(比“十二五”期间新增9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92人(比“十二五”期间新增565人);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成效明显,区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一级教研机构。(三)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在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制度,开展学生体质监测,组织多样性体育锻炼,参加省、市级比赛成绩突出,二次获得市运动会青少年组总奖牌数、金牌数、团体总分第一,二次获得成年组金牌数、团体总分第一。到2025年全区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学校25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3所、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5所、全国青少年网球特色学校1所、全国青少年网球试点学校2所,有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6所,形成普及程度更广泛,传统特色多样化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重视老年健身活动,坚持元旦全民健身长跑活动,举办“三八”妇女节职工气排球比赛,举办“全民健身日”活动,每四年举办一次区运动会。大力推进场地设施建设,夯实长远发展体育硬基础,持续打造“15分钟健身圈”。截至2025年底,共有体育场地1710个,场地面积共112.64万平方米,较2015年净增35.01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新建121条全民健身路径(达230条),新建12个农村文体活动广场(达40个),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42人,区体育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发展体育社会组织,现有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9个、气功站点13个、晨晚练点169个,每个社区基本实现建有2个以上体育健身活动点,形成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专栏2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主要成就指标2015年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亿元)7.1714.3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7585.09九年义务教育毛入学100>100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2898.71省一级一等高(完)中(所)02区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9451605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在校生数(万)6.998.83万体育场地面积(万平方米)77.63112.64人均受教育年限(年)10.211.5、存在问题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截至2025年,有各类幼儿园244所,每年可提供学位6万个。其中公办(含企业办)幼儿园25所,普惠性幼儿园157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5%,每年可提供学位5.1万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按人口最近三年变化趋势预测,至2030年,预计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应增数为4000人,随着国家对公办幼儿园占比要求的提高(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应达50%),弥补公办幼儿园学位是学前教育最迫切的任务。优质教育资源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截至2025年,全区省一级三等以上幼儿园29所,市级以上现代教育示范幼儿园11所,义务教育阶段市级以上现代教育示范学校16所,省一级高(完)中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十四五”以来,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和学段上分布不均,优质学校和优质学位的供给距离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队伍建设还需加强。随着全区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外来人口加快流入,教育需求不断增加,公办中小学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平均占比已达65.87%,与之相关联的教师编制不足,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不高。2025年招考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647人,新教师和年轻教师占比增大,把新教师培养成合格教师、把合格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名师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市教育体育局公布的数据,全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79%,位列全市第二,比第一名少0.56个百分点,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仍需提高,尤其是名校长和全市有影响力的名师数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内涵发展任务艰巨。与时代要求相比,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有待加快提高,建设更加公平和高质量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更加迫切,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供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提升高中阶段质量效益、建设智慧校园、加快教育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等等,将成为推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关键任务。体育资源与群众需求依然存在差距。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L19平方米(含大板桥、经开区),按照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达到2.5平方米/人,仍有较大差距。体育设施建设和使用存在结构性局限,全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教育系统,节假日的利用率不高。社区(村)健身体育场所建设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供应来源还是政府占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事业领域不足。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科技等互动不深,健身消费产业多元化的挖掘和潜能释放还不充分,智慧体育的建设和运用还需加强。三、机遇挑战新时代、新阶段、新理念对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十五五”时期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体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的目标任务。人民群众要求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五育并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要求更加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对的新定位和发展的新要求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了“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催人奋进,鞭策教育工作者创新发展,促进全区教育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中,获得优先发展的机遇。着眼于民族团结进步抓好教育工作,改变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状态,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着眼于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从根本上实现全面小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带来了教育发展新机遇。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