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林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繁荣生态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林业实际情况,编制县“十五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一、“十四五”林业发展成就“十四五”期间我县围绕建设现代林业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补短板、强基础、促转型”的要求,全面落实六大任务。林业生态建设和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70.57%提高到71.35%,增长了0.78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从2015年的630万立方米增加到875万立方米,增幅达38.89%,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均居全市第一。2017年12月获评“省森林县城”称号。(一)林业改革持续深化。一是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十四五”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交流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要求,下发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仙委发20182号),坚持生态优先、先行先试,立足以民为本,全面落实林业产权,推动“三权分置”,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二是加大林业金融扶持力度。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成立县怀农林木收储有限公司,有效解决林权抵押人对生产经营相关的资金融资需求。三是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快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商品林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全县已有林业专业合作社159个,家庭林场69个,上报评选达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2个。四是开展国有林场改革。2018年顺利完成县柳溪联营林场改革各项工作,改革后更名为“县生态国有林场”,机构级别保留副科级不变,核定事业编制62名,加挂“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牌子。五是开展护林员管护机制改革。2017年1月我县在全市率先开展护林员管理机制改革,对新聘任护林员186名,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办理工伤保险,统一签订非全日制劳务派遣合同,引进“智能护林员巡护管理系统”,对护林员进行信息化监管,提高巡山护林成效。六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权责清单清理整合工作,规范林业行政权力运行,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林业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取消和规范到位,结合2016年行政中心标准化建设,审批环节从原来的“五个环节”减少到“三个环节”,承诺件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以上,控制在7个工作日内,提交材料进一步简化,减少材料20%,取消“木材经营加工批准书”和“木材运输证”审批事项。(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我县加强生态建设,创建美好绿色家园。一是植树造林超额完成。“十四五”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大造阔叶树、绿化全”三年(2018-2025年)行动计划,加快植树造林,加强中幼林抚育和珍稀树种用材林培育,开展林分修复,优化树种结构。五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4.61万亩,占任务9.99万亩的146.3%,完成森林抚育21.02万亩,占任务21万亩的100%,完成封山育林17.85万亩,占任务16.33万亩的109.3%。二是城乡绿化取得新进展。我县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每年尽责率均在85%以上,认真实施县城乡绿化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5年),完成了长达26公里的仙港大道两侧绿化提升,城区高速出口下楼片区及仙兴路绿化,枫亭高速出口至绿色纤维产业园道路绿化提升,绿色纤维产业园配套绿化和铁路沿线绿化提升等,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县城,2017年12月获评“省森林县城”称号,枫亭镇于2019年被命名为省森林城镇,社硼乡白洋村、游洋镇兴山村、书峰乡兰石村等7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西苑乡凤山村、菜溪乡菜溪村、鲤城街道办富洋村等14个村被命名为省森林村庄。三是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十四五”期间,生态文化广泛普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防模式逐步完善。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以植树节、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重要节日为契机,集中开展以保护生态、热爱森林、建设家园、节约资源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评选香樟为县树、桂花为县花,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完善名木古树电子数据库档案,全县现有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500株,后备名木古树92株,积极参与“树王”评选,游洋镇金石村南酸枣2016年被评选全省南酸枣树王。2019年游洋镇兴山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四是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保护区管理站办公用房1处,管理所3个,建设生物防火林带30.6公里,建设保护区22台野外视频监控设备,配备35部护林员巡护终端,布设32台野外动物红外线相机,在苗圃建设生态科普馆一座,建筑面积约300m2o五是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改革。2017年起我县着手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工作,在木兰溪源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等重点区位赎买商品林6477亩,赎买后通过进一步的封山育林,树种改造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其涵养水源生态功能。(三)资源保护全面加强。高度重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工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十四五”期间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制定了至2025年我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主要工作目标,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签订了年度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组织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年度考核工作并兑现奖惩。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依法治林,履行好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管职责,守护好绿水青山。一是强化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以及“三沿一环”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强制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生态公益林59万亩、天然乔木商品林37万亩,累计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6941.92万元,林权所有者的收益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二是林地保护管理成效明显。组织编制省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5年),科学制定林地保有量目标,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做好项目使用林地要素保障,累计审核审批使用林地手续152宗,面积4771亩,高效服务项目生成落地。三是强化野生动植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O每年都积极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宣传活动,提高全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营造良好的野生动物保护社会氛围。特别是2018年3月3日在度尾海峡艺雕旅游城承办省第五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现场会和2019年10月21日在榜头镇开展“远离象牙犀角、抵制违法行为”宣传月履约宣传进村入户活动,以及“保护虎豹,你我同行”和“保护野生动植物,主动拒绝非法来源象牙制品”为主题宣传活动,得到国家林草局濒危办、福州专员办等领导的高度肯定。五年来共放生鸟类、蛇类等野生动物122只,移送骄猴3只、蟒蛇2只到市福祥动物园有限公司(凤凰山动物园)收容救护。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的总体要求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要求,完成3家蛇类养殖场退养工作,发放补偿金额229.8万元。组织森林公安、执法大队开展打击非法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非法贸易,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五年来共立象牙案件45起,破案44起,抓获126人,缴获象牙制品325.93公斤,涉案价值1466万元;刑拘非法猎捕麻雀、蟒蛇犯罪嫌疑人2人,查处2起非法养殖竹鼠案件。四是强化湿地保护。落实国家和省湿地保护政策,积极开展“湿地日”宣传,开展沿海滩涂湿地保护与修复,“十四五”期间营造红树林313.8亩。(四)产业质量持续提升。“十四五”以来,我县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林地的潜力,更好把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林业基地质量提升。森林经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大力推广良种和科学培育技术,林业基地质量明显提升。商品用材林基地面积已达45万亩,其中珍贵用材林基地面积达4.1万亩,竹林基地面积达14.5万亩,经济林基地面积达26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8665亩,林下经济新增面积2.28万亩。二是木竹加工业不断壮大。全县共有木竹加工企业68家,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三是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全县有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森林人家3家、花卉经营企业59家。(五)基础保障不断增强。“十四五”以来,我县切实加强林业基础建设,不断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一是森林防火能力得到加强。森林防火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县、乡镇绩效考评;加强森林防火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建立县、乡镇两级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生物防火林带2300多亩,修建防火路60公里;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建立县级半专业森林扑火队伍7支,乡镇级半专业扑火队伍11支,配备先进扑火机具,加强队伍扑火技能和安全扑救知识培训演练。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取得新进展。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加大植物检疫执法力度,落实有害生物防治措施。五年来,共防治各类森林病虫害4.32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100%,有效遏制森林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三是林业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部署开展“集中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净网行动”、“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共查处林业刑事案件187起,行政案件490起,治安案件46件,调处山林纠纷26起,维护林区安定稳定。四是加强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沉香、牛樟引种栽培技术研究,开展杉木良种,油茶丰产培育技术,毛竹丰产培育技术推广。五是林业安全生产全面加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的“一岗双责”,加强林业安全生产培训演练,隐患排查,隐患整治,有效遏制林业生产事故发生。六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为持续发展现代林业提供有力保障。(六)林业扶贫成绩突出。我县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制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林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干部挂钩帮扶。县林业局干部挂钩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通过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实际困难,促进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实现挂钩贫困户全面脱贫。二是资金帮扶。我局在精准扶贫项目、油茶造林、村道绿化等方面支持28个贫困村帮扶资金136万元。三是林业产业扶贫。共有12户贫困户参与油茶造林276亩,增收14.91万元,林业企业和森林旅游吸纳贫困户就业85名,增收62.64万元。四是林业生态扶贫。全县聘任22个贫困户作为生态护林员,增加每个贫困户每年工资性收入1.56万元。我县下拨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中涉及贫困户1356户,每年增收20.85万元。五是林业要素保障扶贫。2016-2025年我县共有5个贫困村涉及整体搬迁、造福工程等用林审批,共批使用林地260.47亩。六是林业科技扶贫。选派林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各类林业实用技术指导232人次,共培训贫困户579人次,帮助贫困户解决林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二、“十五五”林业发展环境“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