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研讨发言.docx
作风建设研讨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抱负、敢担当,在其位、谋其政,这是起码的为政之德。如今,因为限制多了、管束严了、要求高了,有的就激情消退、意志消沉。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推进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必须时刻有一种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有一种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冲动,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工作,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回首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厚德行广、坚韧自强、创新开元”的“广元精神”等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激励和带动群众投身改革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从焦裕禄到任长霞,从孔繁森到王瑛,从兰辉到郭兴利,这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楷模们,哪一个没有激情的支撑?1962年冬,焦裕禄同志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任县委书记,他不顾重病缠身,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120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120多个大队,跋涉五千余里,换来了一整套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使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背髡法官”郭兴利23年如一日扎根剑阁山区,用背匏背着国徽和卷宗巡回办案,足迹遍及辖区15个乡镇169个村落,所办理的3000余件案件,无一改判、信访、投诉和不廉举报。无论一个地方还是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不仅仅在于个人的素质有多高,也不仅仅在于拥有的外部环境有多好,而在于是否有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一种敢试敢闯敢于创新的气概,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只有注重培养激情,才能为更好地工作注入激情与活力的因子。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为官有为,必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理应具有崇高色彩。纵观历史,无论是革命先烈,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模范,他们所走的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都有为理想信念献身的奋斗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条件下,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激励人们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人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精神依托;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共产党人更强调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动力。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支柱,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一个人只有在追求崇高目标的时候,他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才能对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如果一个人胸襟狭小,凡事只为自己想,就难以产生持久的热情和巨大的动力,就可能患得患失,对工作就不可能有激情。因此,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对肩负的责任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有一种疾起奋进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与群众心贴心,与时代脉搏合拍,工作激情也才能迸发出来。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为官有为,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激情贵在坚持、贵在长久,而只有责任才能令人坚持和长久。“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这一古训,是对从政者的要求,也是衡量领导者是否称职的标准。如果思想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作风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上回避矛盾、不敢负责,只想当个“太平官”,那就愧对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树立“事业大如天、责任重如山”的意识,勤奋敬业,恪尽职守,是一切领导者的灵魂,它折射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和人格的高下。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而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唤起满腔热情和坚韧毅力的良方之一就是责任感,而每一次拖延和迟缓都会销蚀人们的决心,削弱人们的意志。只有对事业保持一种强烈的激情,对本职工作保持百倍的热情,对未来目标充满自信的豪情,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永不退缩,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决不放弃,才能为工作增添力量,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新业绩。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为官有为,必须具有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是一个大潮涌动、不进则退的时代。然而,由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方面的条件好多了,很容易滋生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情绪,从而丧失工作的激情和进取的勇气。这就更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从政为官理念。要牢记为民宗旨,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为官有为,必须坚持勤政务实“一心不可二用”。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拿国家俸禄,代人民掌权,替百姓办事,没有理由不用全心、尽全力干好工作。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要做出一定实绩,没有心血、精力和智慧的持续投入是不行的。有多少投入才能有多少产出,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虚不得,假不得。虚心假意、三心二意,不但干不好工作,也做不成任何事情。只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才会有使命感和紧迫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激情,才能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奋力进取,一丝不苟,敢于碰硬,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就要从实际出发,带头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尽心尽力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为官有为,必须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更是领导干部的风范。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的语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鲜血担当中国的维新变法,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在不同岗位上表现出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体现着领导干部的修养和风范。党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就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遇到事情就要担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为党和人民站好岗。敢于担当,必须坚持原则,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敢于担当,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要善谋大事和关系长远发展的事。当前,荥经灾后重建已进入第三年,这既是收官之年,也是决战攻坚之年,要啃的都是“硬骨头”;同时,我县仍有贫困人口8000余人,分布在31个贫困村,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联系我们投资促进局,灾后重建虽没有具体项目任务,但是产业重建我们义不容辞,联系村天凤乡石泉村是省定贫困村,扶贫开发刻不容缓。“双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但越是关键时期,越是困难局面,越是考验我们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时候。我们必须拿出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奋发有为的干劲,才能打赢这场双攻坚硬仗。要想打赢双攻坚战,必须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就是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矛盾,跳进矛盾漩涡中去解决问题,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很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在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中,党员干部关键时刻一定要能够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难题就要知难而进,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决不能被困难吓倒。自觉地挑重担、揽责任,做事业的开拓者,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自觉置身其中,把担当视为一种成就自我、成就事业的快乐之举,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要想打赢双攻坚战,必须要有奋发有为的干劲。要在其位,谋其政,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解放思想大胆干,步步为营扎实干,敢于碰硬较真干,善始善终抓到底。始终把产业重建和扶贫开发作为自己的最大责任,把产业融合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基本要求,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于攻坚,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努力找到化解矛盾的具体办法,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勤勉敬业、真抓实干、一抓到底、抓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