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现代化美丽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十五五”时期是立足202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上,迈向2035年美丽水生态环境“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为实现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根据省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省“十五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市“十五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本规划。一、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发展形势(一)“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区地处黄河流域,区域内汜水河和枯河均属黄河支流。“十四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深入实施、推进水污染防治,构建水生态文明,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市2025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水环境质量初步改善、居民饮用水水环境得到有效保障等任务。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市区污水处理厂和中原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全部完成提标改造,雨污分流工作有序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消除。区2个市控断面,汜水河区入荥阳处、枯河区入荥阳处劣V类水质市控断面动态清零。目前,汜水河区入荥阳处年均值、枯河区入荥阳处年均值已达到IV类水体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以来削减29.39%、13.67%o区已实现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十四五”期间,中原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污泥干化项目建成投运,通过带式脱水机及低温干化设备,将污泥含水率降至30%左右,干化污泥送至荥阳电厂与煤进行掺烧发电,实现了污泥真正的无害化处置利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规范化建设满足标准要求。“十四五”期间对区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区井水厂地下水进行常规监测,经监测分析,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为100也已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设置警示宣传牌。环境风险有效管控。区黄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流域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环境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已建成水环境质量监测站1个。开展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12369环保举报投诉系统。(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形势部分水体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汜水河、枯河在区境内考核要求为IV类水体。枯河入荥处断面2016年至2025年年均值监测数据均达标,“十四五”期间,枯河和汜水河断面化学需氧量监测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降低趋势、氨氮浓度整体平稳达标、总磷不能稳定达标。根据调研情况,部分区域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止匕外,枯河无源头水,主要接纳沿途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区两座污水处理厂出水均排入枯河,河流流量小,加之水体流动性差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低,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大。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现状地表水开发利用已达到高开发利用程度,区域地表水基本不具备新增大中型开发利用工程条件,全区水资源基本保障了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但水资源匮乏。目前区中水回用率为20%,再生水循环利用率低,循环利用难度大,中水回用不畅,导致中水回用率低。水生态系统脆弱。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河流呈现高污径比,水生态系统超出自身承载能力,汜水河、枯河河道水资源短缺、生态基流严重匮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河流生态功能降低,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较脆弱。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及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抓好现代化美丽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重点。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利用、水资源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美丽建设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障。(二)基本原则“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统筹河流水库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风险防控等任务。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推进河流治理,实施“一河一策”,提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流量保障和水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客观分析水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工作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区资源禀赋等不同特点,精准识别亟待解决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科学系统的设计针对性任务措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充分衔接国家、省、市各级规划相关要求,规划任务措施衔接区城管、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真正落实“三水统筹”。量水而行,节水优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强化取水许可管理,优化生产生活用水结构,深化用水制度改革,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三)规划范围与时限本次规划范围为市区区域内。规划时限为2026-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25年。(四)规划思路与目标规划思路:落实“三水”统筹要求,节水优先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促进污染减排和河湖生态整治,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以汜水河、枯河为重点,构建河流生态廊道,抓好退耕还湿和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工作,综合提升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稳定性。突出节水减污、源头治理、活水循环、生态扩容,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河流生态流量,恢复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体目标:到2030年,全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状况稳步提升好转,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现代化美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区“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指标类)号指标2030年於标性质水环境汜水河区入荥阳处断面水质(市控断面)IV类英束性CZ枯河区入荥阳处断面水质(市控断面)IV类束性CL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O束性L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11I类比例(%)1OO英束性匚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基本消除英束性水资源再生水利用率(%)25五期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I氨氮重点工程减排比例(%)兀成市定目标英束性E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比例(%)兀成市定目标英束性三、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黑臭水体整治(一)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强化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开展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区井水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实施“动态清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提升整治成果,持续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组织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切实保障饮水安全。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区主要水源为南水北调水,做好现有用水供水安全保障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推进城市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提高城区供水保证率,保证用水安全。强化风险预警管理。加强风险预警,强化水源保护区风险源的风险管理,编制水源地风险源名录,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预警一水质安全应急处理一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应急保障体系。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制度。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预报机制,健全监测体系,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估、公布工作。(二)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深入排查建成区黑臭水体,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效管理”的技术要求,强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发现一处、整治一处,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每年开展一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建成区水体排查,开展水质监测,实现动态清零,巩固现有成果,实现长治久清。加强风险预警。深入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建立问题清单,推进问题整治,实施动态清零。四、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深化治污减排(一)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强化雨污分流及污水管网整改。有序推进老旧破损管网排查整治和错混接整改工作,进水生化需氧量(BOD)年均浓度低于120mgL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提高污水管网收集效能。新建城区的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强化雨污分流落实,重点加强建成区内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河渠沿线污水截流及雨污管网分离改造,实现建成区内雨污分流。加强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初期雨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排水许可证办理进度,严格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方案,对区建成区内建筑、工业、餐饮、医疗等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排查并纳入监督管理体系,限期办理排水许可证,严格排水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按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适度超前服务于片区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和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根据再生水利用及城市水生态需求,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差别化精准提标,鼓励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确保出水稳定达到或优于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087-2026)要求。具备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应建设尾水人工湿地,推进高效人工湿地的建设,解决常规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冬季运行不稳定、维护难等问题。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严肃查处伪造或篡改监测数据、违规使用药剂或干扰剂、超标排放或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按照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压减污泥填埋规模,进一步做好污泥无害化处理。加强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推动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通过沿河新建截流管道进行初期雨水截留,末端新建初期雨水调蓄池进行调蓄处理,减少降雨径流污染河流水体。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二)持续推进工业污染防治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在建项目日常监管。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落地应用,基于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从优化空间布局、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生态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出管控要求,分类制定区级及各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的重要依据,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新建、扩建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同步规划建设污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