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推进我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五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十五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省养老服务条例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市立足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总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工作机制、加快设施建设、巩固基层基础,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一是老龄事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老龄事业相关政策、标准不断完善,“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市健康老龄化规划(2018-2025年)加快建设健康养老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5年)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等系列文件,在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保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老龄事业发展支持政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运营、发展的标准和监督制度基本健全。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持续完善。已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0.5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42.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全市参保单位4282家,在职参保人员20.8万人,退休参保人员9.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4.89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员享受待遇人数86.73万人,待遇社会化发放率100%。三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先后将社会福利中心、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设施建设列入民生实事;持续提高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建立养老护理员补贴制度,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出台实施了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暂行办法,涵盖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7个方面42项内容。“十四五”期间,政府财政累计投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金近1.5亿元,新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00多家,政府购买服务惠及10.5万名老年人。10个区县(市)建设了智能化服务平台,开通“12349”公益服务热线。四是医养结合工作全面加强。建立健全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在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市卫健委会同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对审批备案事项、流程、受理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现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评选命名了13个医养结合试点示范机构,相继成立了市老年国际医学研究交流中心和市老年病质量控制中心。五是老年健康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老年医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推动,共有18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成立了由市卫健、财政、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市安宁疗护试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安宁疗护中心建设考核验收细则,建立了由13名专家组成的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专家库。全市建设安宁疗护中心36个,实现了区县(市)安宁疗护中心设置全覆盖。建立老年健康“医、管、护”人员轮训机制,内容涉及老年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服务、基本公卫涉老项目,以及老年医学、安宁疗护、康复护理等,完成8期900人的人才培训任务。二、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全市社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较强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快、区域差异明显等特点,空巢、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数量进一步增加,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大。城乡老龄事业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不足,人才队伍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老龄产业市场亟待规范。基层老龄工作力量比较薄弱,老龄工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老龄事业发展面临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健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加快构建敬老爱老助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动全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坚持党对老龄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牢固树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主动性。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精准施策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激发市场和全社会的活力。2 .坚持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全民行动,尊重老年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社会共建共治机制,确保全体老年人依法共享发展成果。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旅游、体育、教育、金融、地产等深度融合发展。3 .坚持科技助力、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为老服务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老龄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4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加强政策统筹,促进不同部门老龄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的衔接;加强城乡统筹,着力补齐农村、基层服务短板,推进老年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统筹,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三)总体目标到2030年,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匹配的老龄事业发展体系,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人才和科技支撑持续增强,老年友好社会环境初步建立,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1 .老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老龄事业发展法治化、信息化、规范化程度明显提升,涉老服务政策措施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基本建立。2 .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业有效衔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等需求得到切实保障。3 .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更加优质有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更加协调,医养康养结合更加紧密。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撑,家庭养老床位加快建设,城镇养老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养老服务的比例达到55%以上;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工作有序推进;实现城市“一刻钟"、农村"1000米”居家养老服务圈,实现居家养老、老年餐桌、日间照料集约融合;引进培育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10个,培强本地品牌10个。综合照护能力显著增强,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4 .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全面建立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所有县(市)至少有1所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或护理院,有1所安宁疗护中心;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全市85%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明显下降。5 .老年友好社会环境基本形成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全面推进,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和代际和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安全绿色便利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扎实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更加繁荣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环境持续优化,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医养康养和旅居养老等服务不断完善,市场规模和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四)规划指标市“十五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十四“十五属主要指标五"五”性基数预期目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稳定增预基本养老金和城社会长期性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约9597险参保率()束性养老服务床预4.87.2位总量(万张)期性养老养老机构护服务约理型床位占比4160束性(%)期性(%)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预一65老年医学科比例期性(%)65岁及以上健康老年人城乡社区预支持65规范健康管理服期性务率()65岁及以上预老年人中医药健一75期性康管理率(%)示范性老年每个区约大学(学校)-县(市)至束性(个)少1所精神经常性参与预文化生活教育活动的老年20250期性人口比例(%)经常性参与预一251体育活动的老年期性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预人口比例()2依法登记的老年社会团体数-(个)加逐步增预期性3社会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90预期性参与4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1人预期性5为符合受理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援应援尽约束性每年开展6“敬老月”活动的区县(市)覆100约束性友好环境7盖率()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预期性(%)公共服务类预100期性预70期性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信息无一8障碍改造率(%)老年友好型9 社区数(个)四、主要任务(一)健全结构合理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1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待遇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调整机制,适当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