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
某某章、工程概况某某节、工程简介:一、工程名称:某某西城工程一标段二、建设地点:某某市某某区玉清寺街道半山一村(原某某电机厂)三、建设单位:某某某某置业有限公司四、勘察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五、设计单位: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六、监理单位:某某兴隆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七、质监单位:某某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八、施工单位:某某省某某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建筑类型:某某西城工程一标段工程总建筑面积约96649.62平方米,是集住宅、地下停车、商业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地下1层,地上为21层和32层。十、施工范围:某某西城工程一标段计有;1#、2#、3#、4#住宅楼及相关联的地下车库工程项目。第二节、基础简介:一、 基础设计形式:人工挖孔桩基础,独立柱基础。1、 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2、 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或中风化砂岩;岩石地基承载力取值为:住宅楼;中风化泥岩(天然)与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中的较小值: 7.1Mpa。地下车库;中风化泥岩(天然)与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中的较小值: 5.45MPa。3、 设计桩长不小于4米,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50 mm。桩身嵌入中风化岩石层不小于0.5米。4、相邻两桩的桩端高差应小于其水平净距(若有扩大头,则为扩大头间净距);见下示意图;5、桩净距小于2.5m时必须采用跳槽开挖。6、人工挖孔桩础统计如下:1号楼;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44 根。2号楼;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44 根。3号楼;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35 根。4号楼;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44 根。地下车库;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133 根。共计;343根。二、桩基础设计特点1、基础设计采用的桩基为人工挖孔桩,桩型分别为;A型桩和B型桩两种。A型桩为圆形桩,B型桩为椭圆形桩。桩直径分别为;900mm、1000mm、1200 mm、1300 mm、1400mm、1700mm。其中;圆桩最大直径为2100mm,椭圆形桩、最大直径为1700mm。最大平直段长度为1500mm。扩大头至桩身边扩展最大长度a为350mm,扩大变径高度0.2a,扩大头直段高度hra,且500mm。2、桩身混凝土强度;住宅楼为C30,地下车库为C25。桩端持力为中风化岩石层。3、桩的结构及护壁结构设计见下图: 3、桩基础设计情况表:1#楼:2#楼: 3#楼: 4#楼:地下车库:第三节、 工程场地情况及地质条件:一、 地理交通;工程位于某某市某某区玉清寺街道半山一村(原某某电机厂)有道路可直通场区,交通方便。二、地形地貌;原始地貌单元属构造侵蚀、剥蚀浅丘地貌区。场区内管网已迁移或废弃。拟建场地整体地势平坦。三、地质条件:根据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现场的勘察情况结论。(附地勘单位钻孔柱状图)1、场地范围内无断层、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现状整体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2、场地下伏基岩为砂、泥岩互层,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3、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量较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存在,场地地下水贫乏。4、对场地实地察勘,场地范围内及周边无建、构筑物,无地下管网。场地周边50m范围内,无高边坡及高大建筑物。四、气象及水文情况:1、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暖夏热,秋雨连绵,无霜期长,多云多雾的特点。依据某某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所记载的极端值引用如下:多年平均气温在16.518.5,夏季长达4个月以上,盛夏78月平均气温2628,最高气温42.20,(2010年8月)雾日多年平均3040天,最多可达148天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60mm ,最大年平均降雨量1378.30mm(1968年),年最大降雨量 1544.8mm,最小年平均降雨量783.20mm(1961年),降雨量分配不均,一般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2/3,降雨强度大,暴雨时有发生,是许多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年平均风速1.30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0m/s(1981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0m/s,风向NW。2、水文:拟建场地西侧建筑红线外有一小溪穿过,常年有水,受大气降水和城市管网汇集补给,水位变化较大,向南侧排泄,勘察期间现场测得水位267.20268.10m,水深一般0.500.80m,河面水宽510m,宽窄均匀。便于地表水排泄,流量40m³/d。第二章、编制依据、工程执行标准及施工危险源识别某某节、编制依据一、工程地勘报告。二、工程施工蓝图。 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四、<关于遏制市政工程,人工挖孔桩(维修)中毒事故的通知>(建安办200510号) 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六、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施工安全的规定(渝建安发200321号)。 七、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八、关于加强人工挖孔桩作业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建发201195号) 九、关于进一步强调禁止人工挖孔灌注桩使用的通知(渝建安发201221号)。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162号)。十一、某某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标准(渝建发2008169号)。十二、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第二节、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标准; 一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二、建筑工程强制性规范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四、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六、<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七、<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八、<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九、<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十一、建筑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十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十三、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十四、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十五、安全带(GB6095-2009)十六、安全帽(GB2811-2007)十七、安全网(GB5725-2009)十八、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十九、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二十、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二十一、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第三节、施工危险源识别及防护措施;见下表;施工项目危险源点防范措施人工挖孔1、坑洞坠落2、孔壁坍塌3、孔中落物打击4、孔内窒息5、孔内气体中毒6、孔、坑内触电1、孔边,坑边设置栏杆栏板,防止人员及物体坠落。2、按要求正确护壁,确保护壁质量。3、作业前先检查孔,坑内气体情况,先送风换气,再进行作业。4、有效绝缘,低压用电。5、确立本项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人。护壁施工1、护壁垮塌1、模板支撑牢固、刚性良好2、护壁砼强度、厚度,密实度符合要求钢筋笼制安1、施工用电短路、漏电2、施工机械操作3、施焊作业用火1、 规范用电,架空布线,漏电保护,2、 严格操作规程,漏电保护,持证上岗3、 严控火源,配齐消防器材,完善用火规定及程序4、 确立本项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人。混凝土施工1、 施工运输2、 混凝土泵送3、 混凝土振捣1、 确定运输路线,完善运输道路,专人负责运输道路交通管理2、 泵送起、末端专人监控3、 振捣专人作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及有效绝缘措施4、 确立本项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人。坑、槽、孔洞集水淹溺1、 坑、槽、孔洞口边设置防护栏杆2、 及时排除坑、槽、孔洞集水第四节、编制说明一、本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针对本工程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工艺、施工计划等进行编制。其中对工程的施工部署、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主要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机具、用具进场计划、人员安排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力求做到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二、本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作为指导人工挖孔桩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安全保证措施、安全防范措施、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材料配备、主要施工方法、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第三章、施工计划某某节、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应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进行布置,必须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施工需求,从有利于安排文明施工和现场管理。 见后附;施工平面布置图第二节、施工段划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划分为四个施工段。见下图;第三节、施工安排:一、根据场地、施工段、人员及机械配备的实际情况,每两孔为一组,每组3人,每天每两孔挖孔和护壁施工进深1m。两孔交叉流水作业。二、施工人员计划及时间安排;1、某某、二段分三个区域进行施工,某某、二区域为正常开挖区域,第三区域为跳挖区域。桩孔土方挖掘,每天进深1米,组织人员90人,对60个桩孔同时开挖,9天完成该60个桩孔的挖孔及护壁。组织水钻30台,人员60人对孔桩嵌入岩石的石方部分进行施工,10天完成该60个桩孔。三个区域合计施工时间为57天。组织50名钢筋工,对其基础钢筋的制作安装,组织砼工20名进行砼浇筑工作,该部分工作穿插进行。共计总施工时间为60天。2、第三、四段人员计划及时间安排同某某、二段。3、第三、四段开始时间为;某某、二段开始施工的15天后进行。三、人工挖孔桩施工总工期为75天。(见后附;施工进度计划图)四、跳槽开挖的具体布置;1、根据设计要求;相邻两桩的桩端高差应小于其水平净距(若有扩大头,则为扩大头间净距)桩净距小于2.5m时必须采用跳槽开挖。2、根据本工程基础平面布置图所示;工程中1#、2#、4#楼存在桩净距小于2.5m情况。为此,该部分桩的开挖,用跳槽施工方法,进行桩孔的开挖。桩基础平面布置及桩间净距尺寸,见下图:1#楼;2#楼;4#楼;3、根据上图所示,再考虑扩大头的增加尺寸,跳槽开挖施工具体布署如下; 1#、2#楼;(注:1#、2#楼基础平面布置及编号相同)39#、41#桩作跳槽开挖,待相邻的38#、40#、42#桩开挖完成,经验孔合格后,浇筑桩芯砼完成,待浇筑桩芯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再进行对39#、41#桩孔的开挖。12#、16#、20#、22#、23#、27#、31#、33#桩作跳槽开挖,待相邻的11#、15#、17#、21#、26#、28#、32#桩开挖完成,经验孔合格后,浇筑桩芯砼完成,待浇筑桩芯砼强度达到设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