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docx
-
资源ID:1097299
资源大小:92.96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docx
201O年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名称: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申报单位:安徽纺织品有限公司申报时间:二O0年七月第一章总论11.1 项目背景及项目概况11.2 项目承担企业概况41.3 项目建设必要性4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和市场分析72.1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分析72.2 市场分析7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23.1 建设规模123.2 产品方案12第四章厂址选择与用地方案134.1 厂址现状及建设条件、用地方案134.2 现有场地利用情况144.3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15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165.1 主要设备方案165.2 工程方案175.3 技术方案、生产工艺流程及装备水平18第六章主要原材料供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186.1 主要原材料供应186.2 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186.3 资源节约措施18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197.1 总图布置197.2 场内外运输197.3 公用辅助工程19第八章节能措施228.1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228.2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22第九章环境影响分析259.1 厂址环境条件和现状259.2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269.3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279.4 环境保护投资289.5 环境影响评价28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110.1 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3110.2 安全措施方案3110.3 消防设施32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211.1 投资估算表3211.2 资本金筹措3311.3 债务资金筹措33第十二章财务分析及评价结论3412.1 不确定性分析3412.2 财务评价结论35第十三章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3613.1 项目对经济的影响分析3613.2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3613.3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3713.4 社会评价结论37第十四章项目进展情况3814.1 计划安排3814.2 进展情况38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39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及项目概况1.1.1 项目背景1、项目背景中国汽车工业已进人一个迅猛发展时期,汽车种类的日益多样化,汽车特别是轿车档次的不断提高,生产数量的飞速增长,直接刺激了汽车内饰行业的大力发展。新的材料不断被采用,新的技术不断被开发,新的设备不断被引进,新的内饰企业不断在涌现。在汽车这个支柱产业和巨大市场的驱动下,中国的汽车内饰行业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进人WTO以后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残酷竞争与挑战。2009年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全年汽车销售量达1365万辆,以1379万辆的产量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突破1500万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尤起在汽车内饰件领域。汽车内饰材料主要有汽车地毯材料、汽车顶篷材料、行李箱材料、门饰板和搁物板等。虽然国内汽车内饰材料行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研究与开发力度不够,尤其在研发环保型、节约型及可回收循环使用材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1)纺织品在汽车内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汽车工业已成为纺织品的一大买主。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内装饰材料也经历了三次变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广泛使用的是乙烯基(PVC)聚合物。后来,除了传统的机织物以外,薄膜切条技术将聚乙烯切条纤维与尼龙一起喂入顶端敞开的单面圆纬机编织,而后将织物进行热定型,代替聚乙烯用在福特跑车的座椅上,有较好的拉伸性及外观。富于改革的法国人多年来利用高收缩率的聚氯乙烯长丝,采用棉毛结构,生产一种起绒汽车用布,受到极大的欢迎。VolVO公司最先生产假编聚酗胺单面织物和聚酯织物,也获得了极大的效益。目前,世界用于汽车内饰的纺织品每年为3.7亿平方米,以西欧汽车用纺织品市场为例,2006年西欧汽车用纺织品消耗量为35.3万吨(约1亿平方米),消耗值为14.6亿美元,期待每年增长1.6%,预计2011年将达19.5亿美元。国内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起步时间较晚,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国内汽车内饰市场缺口不断加大。预计到2011年我国汽车内饰纺织品的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2)汽车内饰纺织品纤维逐步向可回用材料发展汽车内饰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中,故对其耐光牢度要求非常高。汽车内饰纺织品作为频繁使用的纺织品还要考虑强度、耐磨损牢度等因素。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使汽车内饰纺织品在选择纤维原料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最早进行汽车内饰纺织品纤维回收。1992年,德国通过的限制报废车条例中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报废车辆。1996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对报废汽车拆解材料的比例做了具体的规定。欧共体法规规定到2015年汽车可回收材料要达到95%,汽车内饰纺织品纤维要符合循环回用的基本要求:可以拆开、选择合适的材料(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限制使用多种类塑料,着重使用纯净的单一品种塑料,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所以只有一种最佳循环利用的观点,即应由一种纤维材料制造汽车内饰纺织品。聚酯纤维由于其出众的性能以及在汽车内饰纺织品市场的所占有的巨大份额,无疑是未来单一纤维的首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的多元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广泛地应用在纺织纤维、轮胎帘子线、包装膜、瓶子和容器、磁带和胶片、热定型制品和注塑制品等工程零件中。随着PFr的消费量的增加,由此而产生的纤维及塑料废物也不断增长。到2000年,塑料废物占所有废物的比例将达到9.2%,加上由于塑料废物不易分解和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塑料废物的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近年来随着聚酯瓶、聚酯薄膜的快速发展,大力开发聚酯回收技术,处理废弃聚酯已成为聚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另外,回收废聚酯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可降低生产成本。1.1.2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承办单位:安徽纺织品有限公司安徽纺织品有限公司建设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期1年,本项目技术改造总投资1500万元,对原有的生产实施进行改扩建,新增给缝机。疏棉机,装套机,电脑自动切线机;电脑平缝车以及其他先进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增加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的生产能力。1.2 项目承担企业概况安徽纺织品有限公司前身2000年曾在合肥建厂,2004年购买芜湖机械工业园场地,2006年逐步完成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公司正式成立于2005年12月01日,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0万元,随着企业的发展,股东增资,到2006年注册资本达到550万元,经营范围扩展到:纺织品、羽绒制品、床上用品、服装、鞋帽、箱包加工、销售;自营个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机械产品、五金、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销售。公司占地55亩,建有三层厂房,建筑面积达IlOOO平方米,生产设备先进,可生产高档家用纺织品,全部出口,另建有100o平方米的食堂和员工宿舍,可为600人提供食宿。公司主导产品有高档家用纺织品、服装、床上用品等,2008年销售收入达220()多万元,2009年全年进出口额420万美元。1.3 项目建设必要性纺织工业是一个资源耗用量大、用水多、产生污染量大的行业,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有限的资源决定了我国纺织行业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国内原材料供给不足使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料,棉花、PTA,聚酯等,化纤行业原料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0%,所有这些都将影响纺织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增长。循环经济是全球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投入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行业鼓励发展的方向,是中国纺织业实现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项目的实施对非织布工业与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项目实施提升了废旧聚酯再利用的技术水平,拓展了废旧聚酯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空间,同时也为汽车内饰行业降低原料成本创造条件,从而,为降低汽车成本做出积极的贡献,相对提高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产品规模化的生产可增加社会就业随着产品的投产和规模扩大,产品的规格和品种的增长,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项目实施后可以增加就业岗位100余个。3、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本项目属于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的支持范围,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版)鼓励类“十七、纺织:6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生产。”属鼓励范围。综上所述,本项目的技术研发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并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使企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加强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和市场分析2.1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分析2.1.1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本项目采用再生聚酯纤维在应用针刺非织造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汽车用纺织个性化的需求特点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生产再生聚酯纤维非织造汽车用系列纺织品,包括汽车顶棚、汽车铺地材料汽车行李仓衬垫材料等。产品具有可循环利用、不污染空气、质轻、隔音效果好等特点。是一项典型的纺织行业循环经济项目。项目实施对推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符合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五、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二)加快振兴轻工、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2.纺织。适应纺织集聚发展的趋势,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培育一批技术新、档次高、特色明的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纺织面料核心产品,使中高档面料比重达到80%以上,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能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创2个以上国家纺织服装名牌,发挥服装的产业带动作用。”的支持方向,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版)鼓励类“十七、纺织:6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生产。”属鼓励范围。”属鼓励范围。2.2市场分析2.2.1市场供需分析1、产品市场供需分析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表明,汽车的普及以及与之相应的强大的汽车工业是工业化的最高阶段。美国大约是在上世纪50年代走完这一进程的,欧洲则是在70年代,日本是80年代,韩国则在21世纪初叶。而中国,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是从2003年开始的,至今还不到10年的时间。如果以该年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步入高速成长期的开端,这一成长期当可延续2030年,即在2030年前后进入成熟期。但中国目前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大约为4%,与此相对照,美国达到70%,日本达50%,欧洲达30%以上;全球平均水平则超过了10%。考虑到中国的发展较迟,从世界范围来看,汽车所用的燃料一一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因此,受制于资源和环境,中国的汽车普及的饱和度可能会低于美日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按每千人拥有300辆汽车计算,届时1516亿中国人将拥有4.5亿至5亿辆汽车;与此相应的汽车年产量应在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