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docx
《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含2022年新增和修订部分)目录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理念2三、课程目标4(一)核心索养内涵4(二)总目标6(三)学段目标7四、课程内容12第一学段(12年级)14(一)信息交流与分享14(二)信息隐私与安全16(三)跨学科主题数字设备体验18第二学段(34年级)20(一)在线学习与生活20(二)数据与编码23(三)跨学科主题数据编码探秘26第三学段(56年级)28(一)身边的算法28(二)过程与控制30(三)跨学科主题小型系统模拟32第四学段(79年级)34(一)互联网应用与创新34(二)物联网实践与探索37(三)人工智能与智毅社会39(四)跨学科主题
2、互联智能设计42五、学业质44(一)学业质量内涵44(二)学业质量描述44六、课程实施47(一)教学建议47(二)评价建议48(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4(四)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55附录59附录1核心素养学段特征59附录2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63、课程性质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
3、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二、课程理念1 .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2 .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4、,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3 .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4 .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5、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5 .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课程目标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课程要培
6、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熟悉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方式,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息、开展协同创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评估数据来源,辨别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具有较强的数据安全意识;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合理利用信息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意识;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能有意识地保护个人及他人隐
7、私,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应用信息,具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2 .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义务教育 信息 科技 课程标准 附课标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