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电子教案11.docx
《机械制造电子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电子教案1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电子教案11第一节金属材料的要紧性能两大类:1使用性能: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包含: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2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切削性能等。I、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受外力作用反映出来的性能。一弹性与塑性:1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先形状的性能。力与变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如弹簧:弹簧靠弹性工作。2塑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至于引起破坏的性能。(金属之间的连续性没破坏)塑性大小以断裂后的塑性变形大小来表示。塑性变形:在外力消失后留下的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3拉伸图:金属材料在拉伸
2、过程中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直到断裂的全部力学性能可用拉伸图形象地表示出来。1)弹性阶段。e2)屈服阶段:过e点至水平段右端s塑性极限,s屈服点,过S点水平段一一说明载荷不增加,式样仍继续伸长。(P一定,。=P/F一定,但真实应力PF,t由于变形,F1!)发生永久变形3)强化阶段:水平线右断至b点Pt变形t,b强度极限,材料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时的应力。4)局部变形阶段bk过b点,试样某一局部范围内横向尺寸突然急剧缩小。“缩颈”(试样横截面变小,拉力I)4延伸率与断面收缩率:一一表示塑性大小的指标D延伸率:=I0试样原长,L拉深后长2)断面收缩率:FL原截面,F1一拉断后截面(1) 6、2越大,材料塑
3、性越好(2) 与6区别:拉伸图中=#%,6=mas塑(3)通常35%为塑性材料,5%为脆性材料。5条件屈服极限。.2有些材料在拉伸图中没有明显的水平阶段。通常规定产生0.2塑性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称之条件屈服极限.二刚度: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1材料本质弹性模量一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其大小要紧决定材料本身.相当于单位元元变形所需要的应力。O=E,E=/=tg2几何尺寸、形状、受力相同材料的E相同,但尺寸不一致,则其刚度也不一致.因此考虑材料刚度时要把E形状尺寸同时考虑.还要考虑受力情况.三强度:强度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与断裂的能力。按作用力性质的不一
4、致,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Tb抗扭强度。常用来表示金属材料强度的指标:屈服强度:(PaNm2)Pl产生屈服时最大外力,原截面抗拉强度(PaNm2)Pj断裂前最大应力.sh在设计机械与选择评定材料时有重要意义.因金属材料不能在超过。的条件下工作,否则会塑变.超过。b工作,机件会断裂.。s-。b之间塑性变形,压力加工四硬度:金属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一是材料性能的综合物理量,表示金属材料在一个小的体积范围内的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者断裂的能力。1布式硬度HB用直径D的淬火钢球或者硬质合金球,在一定压力P下,将钢球垂直地压入金属表面,并保持压力到规定的时间后卸荷,
5、测压痕直径d(用刻度放大镜测)则HB=PF(Nmm2)单位通常不写.F-压痕面积.HBS一压头用淬火钢球,HBW一压头用硬质合金球因钢球存在变形问题,不能测太硬的材料,适于HBSl不疲劳破坏2疲劳破坏原因材料有杂质,表面划痕,能引起应力集中,导致微裂纹,裂纹扩展致使零件不能承受所加载荷突然破坏.3预防措施改善结构形状,避免应力集中,表面强化-喷丸处理,表面淬火等.n、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一物理性能比重:计算毛坯重量,选材,如航天件:轻熔点:铸造锻造温度(再结晶温度)热膨胀性:铁轨模锻的模具、量具、导热性:铸造:金属型锻造:加热速度、导电性:电器元件铜铝磁性:变压器与电机中的硅钢片磨
6、床:工作台二化学性能化学性能:指金属材料与周围介质扫触时抵抗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反应的性能。耐腐蚀性:指金属材料抵抗各类介质侵蚀的能力。抗氧化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抵抗产生氧化皮能力。金属的化学性能,决定了不一致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化合物的性能,使有些合金机械性能高,有些合金抗腐蚀性好,有的金属在高温下组织性能稳固.如耐酸,耐碱等,如化工机械,高温工作零件等三工艺性能金属材料能习惯加工工艺要求的能力.铸造性能:指金属或者合金是否适合铸造的一些工艺性能,要紧包含流性能、充满铸模能力;收缩性、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能力;偏析指化学成分不均性。焊接性能:指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者加热与加压焊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电子 教案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