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一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x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一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一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一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既要坚决必胜的信心,又要鼓励攻坚克难的斗志,靠苦干实干,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根基。一、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民亦劳止,沟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
2、立中国的开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开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设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到达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根基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开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开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
3、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现实。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开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开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开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忆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日就是全面见证中国奇迹之时,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根基上,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奉献。全面建成小
4、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根基、关键一步。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开展中大国,我国开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决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5、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经济实现高质量开展。在提高开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根基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开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开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开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开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开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开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
6、济增长奉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开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开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构造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
7、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气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安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根基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
8、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表达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表达了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思想 三十 第十一 决胜 全面 建成 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