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症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及展望2024.docx
《中国肥胖症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及展望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肥胖症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及展望202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肥胖症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及展望2024摘要近年来,随着肥胖症发病率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全球肥胖症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肥胖症可引发多种合并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也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因此,肥胖症防控势在必行。当前,中国肥胖症诊疗仍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亟需更多的研究突破和临床治疗策略。随着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智能化诊疗模式的发展,未来肥胖症的中心化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肥胖症是指脂肪过多或脂肪异位沉积导致的一种慢性复发性代谢性疾病。中国已成为全球肥胖症人数最多的国家,2018年中国成人肥胖症人数已达8500万,且仍在增加1肥胖会引发多种疾病,影响民众身心健康和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健康
2、保健负担,并最终导致死亡风险增加2z是多种代谢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害。与全球趋势一致,中国肥胖症的诊疗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首先,社会对肥胖症的认知不足,公众对”肥胖症是一种疾病”的认可度不高,医护人员尚未将肥胖症作为优先诊疗的疾病,政策上对肥胖症有效干预及管理策略有限。其次,虽然近年来肥胖症相关研究发展迅速,但从临床实践角度看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各自为政,临床转化较为困难。再次,肥胖症临床治疗方法有限,且对症不对因,效果欠佳,尤其对体重反弹仍缺乏对策。肥胖症是人类发展史的必然产物,与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息息相关,所以难以从纯粹的医学角度去理解和治疗肥胖。近年来新型肠促胰素类
3、药物的问世和代谢手术的逐渐普及3,4,使临床医师摆脱了对肥胖症治疗束手无策的窘境,但肥胖症的治疗仍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研究突破和临床治疗进展。未来肥胖症的主攻方向,需要从病因出发,重视个体化诊疗,分型而治;在现有条件下,借助多种治疗手段,寻求有效的多学科协作综合诊疗和智能中心化管理模式,达到持久的疗效获益,从而遏制中国乃至全球肥胖症发病率的快速增长。本文尝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和临床诊疗突破方面探讨中国肥胖症诊疗现状,并展望未来肥胖症管理。一、肥胖症的健康负担及诊疗困境1.肥胖症的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OrIdHealthOrganization,WHO)将成人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
4、,BMI)30kg/m2定义为肥胖症5然而,由于遗传易感性及种族特异性,亚裔人群的脂肪含量和分布与西方人存在明显不同6在相同的身体脂肪含量和分布及相同的肥胖合并症或全因死亡发生风险条件下,中国人群的BMl水平比西方人群更低7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基于相关meta分析数据将28kg/m2作为中国人群肥胖症的BMI临界值8o此外,腰围、腰臀比、体脂率、内脏脂肪含量也是肥胖诊断的重要考量因素,尤其对于容易出现内脏脂肪聚集的中国人群8,9。因此,在临床实践中,BMI24kg/m2(即中国人群超重切点)并伴有12种代谢异常的人群即可列入肥胖的干预对象。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看,肥胖所带来的个人、社会及经济负担更不
5、容忽视。2018年,中国成人和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症比例分别为51.2%和15.8%,预计到2030年上述数据将分别达到70.5%和31.8%10o而我国由超重/肥胖及其合并症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从2000年(25.7亿元)至2009年(549.8亿元)已增长了约20倍11,预计到2030年中国超重/肥胖症相关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80亿元,约占全国总医疗费用的22%12o肥胖症可导致多种合并症的发生,包括多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等),也可能增加某些肿瘤的风险9,这些合并症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升高13o据统计,40岁的男
6、性和女性人群预期平均寿命可能会因患肥胖症而分别减少5.8年和7.1年14o同时,肥胖症不仅与生活质量下降相关15,超重/肥胖或减重失败等经历还易诱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B制氐睡眠质量,增加社会心理负担16J7o因此,控制肥胖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有效干预,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2.中国肥胖症诊疗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肥胖症属于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但管理周期较长,管理过程较为复杂且花费大,需要医患配合,多学科综合管理,防控结合。近年来,我国对肥胖症的管理控制重视程度逐年提高,2003年至今已发布了数十版肥胖症相关指南/共识,并制订及实施了多种肥胖症相关政策和措施。然而,中国的肥胖症诊疗仍
7、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社会对疾病的认识有限民众角度:在中国,受传统文化影响,既往肥胖被认为是一种富庶的象征和健康的表现,因此减重未被作为当务之急而获得家人和医学支持。据调查,在中国肥胖症儿童中,仅有63%的儿童其父母认识到子女的体重问题,只有27.8%的儿童接受了减重治疗18此外,大多数肥胖症患者认为肥胖仅是形体问题,而非疾病状态或会危及生命19o即使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对于肥胖症及其相关合并症的认识仍有欠缺20因此,在面对肥胖症时,不少患者采取非科学的态度,选择简单易行的非医学手段盲目尝试减重,这些行为代价大、效果差、隐患多,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挫折感。专业角度:尽
8、管国内各专业已发表了多个相关指南/共识,但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对肥胖症发病机制、诊断及分类、治疗手段等信息的了解仍有偏差。首先,部分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将肥胖症作为疾病进行治疗的认可不足,选择减重的干预手段和起始药物治疗的意愿并不强且较随意21L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肥胖症管理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21o其次,缺乏全面掌握巴胖症相关教育与干预知识的专业护理人员22,因此培养专业胖管理师势在必行。鉴于上述不足,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临床证据的肥胖症诊疗指南,并由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减重医疗机构为从业人员提供规范化培训。2021年发表的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对肥胖症诊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肥胖症 临床 研究 实践 现状 展望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