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docx
《校企合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校企合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校企合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者:王天友李清堂吕亮功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部署,并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目标要求。高校、企业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举。新形势下,找准校企合作着力点,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和现实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校企深度合作水平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校企深度合作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在部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依然短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产业链安全面临较大
2、挑战。这些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有赖于通过有组织科研强化校企的深度合作。校企合作组织能力还有待提升。企业与高校在科研创新的组织模式和组织能力上存有较大差异。相较于企业常态性有组织、成体系的科学研究组织模式,传统高校科研依然习惯于由导师带领学生团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对于研发进度、研发质量、研发成本缺乏严格把控。实践中,高校科研的进度、质量和能力经常难以满足企业的研发需求。一些企业由于校企合作隐性成本与预期收益的不对等,降低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效果。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有待健全。企业与高校在人事管理、人才评价、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校企合作方面的
3、配套机制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企合作进程中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顺畅流动和有机融合。校企合作中暴露出来的“融而不合”“合而不深”“校热企冷”等现实问题,造成产学研融合处于浅层次、松耦合的“两张皮”状态,不利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校企合作成果落地有待优化。部分企业、高校的领导干部,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等校企合作关键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与高校之间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等领域的协同贯通不够,大批科研成果研发产出后却无法实现产业化,有的甚至在中试熟化阶段就陷入停滞,科研成果“落不下”的问题日益凸显。校企合作激励引导有待革新。高校、企业的考核评价导向不同,核心诉求存在巨大差异
4、,导致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高校是以学术成果为导向,高校人员的考核评价以承担国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成果获奖等为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追求高收益、低成本、竞争力,重视成果应用、市场效益,并对研发成果、信息数据进行保密。适合校企合作需求的分类评价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尤其是针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仍有待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法治保障有待加强。当前,校企合作工作多依靠政策文件推进,相关政策科学性、指导性有余,而约束力、稳定性不足,尤其一些关键环节亟待法治刚性保障。面对风险挑战,校企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法治的有效防护。现阶段,校企合作相关的配套立法尚待健全,以为校企合作提供高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作 推动 水平 科技 自立 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