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监督难题要抓好“关键少数”.docx
《破解监督难题要抓好“关键少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解监督难题要抓好“关键少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破解监督难题要抓好“关键少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这柄“利剑”如“干将发研L有作其芒二十年来,全面从严治党一个显著特点是:围绕破解监督难题,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立破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破解,既抓住“关键少数”又管好“绝大多数”,根本改变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长期宽松软的状况,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当前,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的赶考之路要求各级党组织深入破
2、解监督难题,抓好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一、强化党对监督工作的领导,持续破解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和边缘化等突出问题,始终把好监督“关键少数”的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前后,大量的例子反复说明一个道理: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和边缘化,必然带来监督缺位、虚位、错位和不到位,必然带来“宽松软”、“七个有之”和各类违纪违法等问题。党的领导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破解监督难题就根本无从谈起。有人认为,在中国,解决好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只有搞西方多党轮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新闻自由那一套才行,靠一党执政、自我净化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认识是极端错
3、误的。面对自我监督这个世界性难题、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破解开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第一位的是党委监督”。把党的领导落实和体现到监督各项工作之中,就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党的
4、领导这个“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校正偏离党的领导的误差偏差。20XX年制定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这就确立了党中央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大脑和中枢地位,确立了党对监督体系建设的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部署,创新和深化了一系列加强党对监督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比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解决监督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在党中央集中统
5、一领导下,必须强化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监督作用,强化对下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把管理和监督寓于实施领导全过程。党委(党组)书记和领导班子成员分负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通过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推动所在单位干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比如,推进监督全覆盖,解决监督的盲区问题。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巡视、派驻“两个全覆盖”,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党内监督条例推动党内监督全覆盖;从党的十九大后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国家监察范围,到逐步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格局;从大力推动“有形覆盖”,再走向“有效覆盖”,填补了从好党员到“
6、阶下囚”、从好的公职人员到“阶下囚”两个方面监督的空白,确保了党和国家权力运行体系内不存在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和“特殊公职人员”,确保了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比如,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解决专责监督机关软弱无力问题。通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行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为主,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优势,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推动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监督的能力,等等。破解监督难题,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强化党对监督工作的主导权,始终压紧
7、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责任,消除权力行使监督的空白和盲区,发挥专责监督机关的职责,把“关键少数”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二、切实把党内监督同其他监督贯通起来,持续破解监督主体较分散,协同衔接不够畅顺,力量缺少整合等问题,汇聚成对“关键少数”监督的合力我国监督主体多,监督渠道广,监督手段也不算少,但是仍有些单位和个人出现腐败问题。全面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对于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对于我们党而言,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监督,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党的十
8、八后出台的党内监督条例,确立了6个党内监督主体,即党中央负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之责,党委(党组)负全面监督之责,纪委(监委)负专责监督之责,党的工作部门负职能监督之责,党的基层组织负日常监督之责,党员负民主监督之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框架下,明确了8个党外监督,即“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目前,“6+8”的监督体系框架已由前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它解决了监督“关键少数”根本靠什么的问题,那就是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破解 监督 难题 抓好 关键 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