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专项防治技术投标方案.docx
《植物病害专项防治技术投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专项防治技术投标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1.1. 植物病害专项防治植物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不同分为非侵染性(常见如缺素症、冻害、干旱、水涝等)和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病害诊断类别诊断方式防治方法现场诊断即以观察植株症状特点为主要依据,确定病害的种类。病害与伤害、虫害不同,具有病变过程。通过诊断,应区分病害属侵染性或非侵染性。非侵染性病害往往成片状发生,且发病地点常与地形、土质或特殊环境有关。而侵染性病害
2、,如患病毒病的植株则周围常有健株,呈分散状态,病株呈畸形、褪绿或花叶;真菌性的病株多腐烂萎藻,畸形,具坏死斑点、霉状物、粉状物以及黑点或菌核;细菌性的病株多具溃疡、腐烂、坏死和菌脓;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为害症状更为明显。根据现场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防治办法病原物鉴定一些常见病害可通过对宏观症状的快速诊断而得出结论。但由于不同的病原物可导致相同的症状,而相同的病原物也可导致不同的症状,同时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症状的表现,因此对有些病害需要进行实验室鉴定才能确根据不同病原物可采取不同方法:真菌病原的鉴定。利用显微镜检,对病原的形态如菌丝、抱子和子实体的形状、大小、结构、颜色进行观察判断。必诊。
3、区分非侵染性与侵染性病害病原的 方法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害组织是否有 病原物,并观察其内部组织变化;通过 人工接种试验观察病害有无传染性;通 过分析植物组织和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 量,确定是否属于缺素症(见植物营养 诊断);以及通过人工诱发试验观察是 否发病等。在排除了非侵染性病害的可能后,即可 进行侵染性病害病原的鉴定。基本的方 法是直接的微观镜检和对病原物进行分 离、培养、接种后再进行镜检。要时可进行人工诱发试验,即将分离出的菌体接种在同类健株上,观察是否发生相同的病害。细菌病原的鉴定。通常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置玻片上的水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大量细菌从组织中流出。细菌种类可根据其形状、大小、
4、鞭毛数、着生部位和染色反应以及培养特征和生理性状等观察判断。植物病毒病原的鉴定。主要靠侵染性试验如汁液接种、嫁接试验、昆虫传毒试验等进行诊断。判断病毒种类时,可利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病毒的形态,同时鉴定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传播方式、寄主范围、寄主反应、体外保毒期、稀释终点和对温度的反应等。还可将病毒注入动物血液中,根据血清反应鉴定病毒的种类和株系。防治原则线虫鉴定。剖切虫瘦或膨肿部分,取线虫进行镜检。肉眼观察困难时,可采用漏斗分离法或叶片染色法进行检查。类目说明目的植物检疫以立法手段防止在植物及其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传播病虫害的措施,由植物检疫机构按检疫法规强制性实施。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可保护无
5、病区,限制和缩小疫区,铲除新传入而未蔓延开的包含病原物在内的检疫性病虫和杂草(见植物检疫)。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如下:抗病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导入抗病基因,以及将植物的抗病物质通过细胞质遗传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栽培防治改进耕作制度可改变病原物严重
6、发生的生态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抗病能力。如轮作可防治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保持土壤表面清洁,可消灭或降低越冬菌量;严禁操作人员吸烟,移苗或整枝打杈前用肥皂水洗手,可防止烟草花叶病毒传染;适期播种、阔窄行密植和增施厩肥和饼肥,可使小斑病为害减轻;深沟窄行可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从而减轻赤霉病;勒灌对控制白叶枯病有较好效果;除草灭虫可减少病原物侵染来源或错开病原物发育的最适季节。1.1.1.1. 非侵染性病害防治缺素症防治缺素症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因缺乏某种营养素而导致的一些生长异常的症状。大量元素缺素症状元素症状防治缺氮(N)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瘦弱。对地上部的影响比根的影响大。叶片
7、薄而小,整个叶片成黄绿色,严重是下部老叶几乎成黄色,干枯死亡。茎细,多木质,根受抑制,较细小。禾本科植物分孽少,双子叶植物分枝少。花、果穗发育迟缓。不正常的早熟。种子少而小,粒轻。防止缺氮缺磷(P)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地下部严重受抑制。叶色暗绿,无光泽或成紫红色。从下部老叶开始逐渐死亡脱落。茎细小,多木质。根不发育,主根瘦长,次生根杈少或没有。花少,果少,果实迟缓。易出现突尖、脱荚或落花蕾。种子小而不饱满,粒重下降。症状从下部老叶逐渐向新叶发展。防止缺磷缺磷(K)植株较正常植株小,叶片变褐色枯死。植株较柔弱,容易感染病害。开始从老叶尖端沿叶缘逐渐变黄,干枯死亡。叶缘似烧焦状,有时出现斑点状褐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病害 专项 防治 技术 投标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