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工业灵活性潜力及发展现状报告.docx
《2023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工业灵活性潜力及发展现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工业灵活性潜力及发展现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工业灵活性潜力及发展现状报告/2023.09目录前言4一、工业需求侧灵活性含义及其发展历程61.1 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亟待需求侧灵活性发挥重要作用61.2 需求侧灵活性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61 .2.1需求侧灵活性的含义及相关概念辨析.62 .2.2我国需求侧管理发展历程71.3 工业是需求侧灵活性的重要潜力来源81.4 本报告研究目的10二、工业需求侧灵活性的主要来源及其潜力111.1 工业负荷的基本分类111.2 不同工业进行负荷调节的方式121.3 典型I:业需求侧灵活性来源及其潜力13三、全球工业需求侧灵活性探索与实践151.4 全球工业需求侧灵活性实践153
2、. 2中国工业需求侧灵活性虫践17四需求侧灵活性挑战与工作展望203.1 工业需求侧灵活性发展面临的挑战204. 1.1技术限制挑战205. 1.2经济和市场监管挑战206. 1.3企业管理挑战214.2推动工业需求侧灵活性的近期工作展望.21参考文献22刖百电力行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约40%,推动电力生产零碳化和终端用能电气化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加速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终端用能电气化是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关键减排手段,这将进一步提高对零碳电力供应的需求。2022年,全球电力供应中仍超过60%来自化石能源,零碳电力系统的构建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零碳电力系统会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
3、重不哨定性,这将带来更高的系统灵活性需求以满足电力平衡、实现更大规模的新能源消纳。在供给侧,以风电、光伏、水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呈现明显的间歇性或季节性特点;在需求侧,电力负荷的波动性也伴履终端电气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变得愈发强烈。在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传统上发挥调节作用的煤电、气电等电源装机占比将持续下降,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的零碳灵活性资源来应对供需波动、实现从分钟到年度层面的电力电量平衡。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简称“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从源、网、荷等多方面开发灵活性资源,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方案
4、明确,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要“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其他行业的电气化进程,中国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需求侧灵活性价值也将愈发显著。落基山研究所在2022年发布的先立后破,迈向零碳电力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路径报告认为,需求侧弹性地参与供需平衡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特性之一,实现需求侧的可观可控是提高系统灵活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加强电力负荷管理、挖掘需求侧灵活性资源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任务。从宏观看
5、,2015年至2022年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复合增长率达6.1%,最大用电负荷增速更高,年复合增长率为7.1%,负荷侧呈现出更大的波动性。从局部看,供需矛盾已经在部分地区凸显:2022年7、8月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有21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华东、华中区域电力保供形势严峻。除了传统的夏季负荷高峰外,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华东、华中和南方区域负荷已呈现夏季和冬季双峰现象:2022年2月迎峰度冬期间,江西、湖南、四川、重庆、上海、贵州等地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可见,相比于电量平衡,电力负荷平衡的挑战更加严峻,亟需优化升级需求侧管理手段助力堤解供需矛盾。从现状来看,我国需求侧管理仍以有序
6、用电为主,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用户侧负荷调节技术储备不足、主动响应能力开发程度较低。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修订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首次新增需求响应章节,强调按照市场化、常态化、聚合化、可靠化方向推进需求响应工作,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同时明确有序用电与需求响应的边界、要求精细化开展有序用电工作。无论是精细化有序用电还是市场化需求响应,摸底用户负荷调节的技术可行性和建立可调节资源库都是必须的基础工作。在各类用户中,我国工业用户用电量达到57001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量占比高达65%,而且我国工业体系完整、负荷结构丰富,理论上具备较大的需求侧灵
7、活性挖掘潜力。此外,工业用户由于单体用电量大、沟通成本低等因素是当前有序用电实践中优先考虑的负荷资源。深入调研不同工业类别、不同企业间的负荷调节能力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案。基于以上背景,落基山研究所需求侧灵活性系列报告首先将重点放在工业部门,本篇综述报告及后续的细分行业子报告将着重探讨开发工业需求侧灵活性的技术层面核心问题,即各类工业生产环节的负荷可调节潜力。本篇报告将立足中国工业需求侧灵活性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和实践,识别工业需求侧灵活性的主要来源和潜力,探讨工业需求侧灵活性开发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挑战,从而助力工业需求侧灵活性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电力 需求 灵活性 系列 工业 潜力 发展 现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