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解读.docx
《西柏坡精神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柏坡精神解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谈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源沱河北岸柏坡岭下,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1947年5月党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开举起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旗帜:在这里用了408封电报,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20多次重大战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D七届二中全会,创造性地为新中国绘制
2、了宏伟蓝图。周恩来有句话生动的形容了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指挥所,说“我们这个指挥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土,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圣地,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一、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论及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必须论及三个问题:党中央为什么进驻西柏坡;西柏坡当时的历史环境如何;西柏坡时期的中国D是什么状态。下面就这三个问题做一简单的阐述。1、
3、党中央为什么进驻西柏坡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当全国人民正在调养战争创伤之际,蒋介石为了实行一党专政,以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挑起了第三次国内战争。这场战争蒋介石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D中央机关所在地-陕甘宁边区。蒋介石派嫡系部队胡宗南的23万大军进剿延安。当时我陕甘宁边区仅有两万多部队驻守,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在这种情况下,1947年春,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移到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对于撤离延安,党中央有不同的意见,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有一点,就是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党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留守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以稳定大局;刘少奇、朱德等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前往晋西北或其它适当地点,进
4、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华北?一方面,华北地区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属于中华民族的“心脏”,是京畿重地。占领华北,便于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另一方面,华北是我军抗日时期的主战场,群众基础较好,便于站稳脚跟。华北地域辽阔,有高山、有平原,指挥所设在哪里为好?刘少奇和朱德同志在延安同毛泽东分手时,毛泽东随口说: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听说哪里有个西柏坡。刘少奇和朱德同志察看了晋察冀边区的地理地形后,经过研究,最后确定到毛主席指出的地方一“白毛女的故乡”平山县。2、党中央进驻时西柏坡的历史环境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工作的指挥所,从历史环境角度看,既占“天时”又占“地利”,
5、还占“人和”。第一,西柏坡,一年四季分明,温差较大;而且光线充足,全县境内14条水系,纵横交错,另外还有池塘,可以调适这里的空气、人畜和土地的用水问题。这些,就是西柏坡自然条件的“天时”。第二,西柏坡,从地理环境看地处河北省西部的太行山东麓中段平山县城西北部60公里处的一个向阳的马蹄形山弯里,村前是一片开阔而又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既不惹人注意,又环境幽静,可藏龙卧虎。且物产丰富当年我们的聂荣臻元帅称这里为“乌克兰”。从战略家的高度看,华北是中华民族的心腹重地,占中国必先占华北,占华北必先占太行。西柏坡背靠巍巍太行山,面向广阔的华北大平原,恰好是太行山和华北大平原的交汇点。这里打起仗来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柏坡 精神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