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深水远岸的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展望与思考.docx
《迈向深水远岸的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展望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迈向深水远岸的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展望与思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迈向深水远岸的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展望与思考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海上风电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也是沿海各国争先攀登的技术制高点。到2023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已达到3728万kW。目前,我国已并网海上风电项目主要位于近海海域,暂无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建成。随着各行各业用海需求和限制因素增多,近海海域空间资源趋紧,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布局是必然趋势。开发深远海海上风电对我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充足保障绿色电力供应、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意义重大:深远海海域风能资源更丰富、更优质,近海大部分区域100nl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ms,深远海海域大多在7.512ms;深远
2、海海上风电能够为我国沿海负荷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绿色电能;深远海海上风电是产业和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深远海海上风电是海洋产业融合的重要依托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生动能。目前已有部分关于适用于深远海的海上风电技术研究。针对大型风电场尾流模拟精度与计算效率问题薛飞飞等创新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开展研究并进行模型参数寻优;许昌等分析对比了以改进的Park模型和LWF模型为代表的半经验尾流模型,对上网电量、上网电量偏差率等的评估性能。针对深远海难以应用固定式基础的问题,李帅等对15MW级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在风、浪、流复合载荷中的动力特性开展研究,并开展漂浮式基础优化设计等一系列研究。针对深远海海上风电
3、场远距离、大容量电能送出的问题,蔡希鹏等提出了面向千万kW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的海陆一体柔性直流输变电方案;张勇等提出了采用直流GIS设备优化对称双极海上换流站紧凑型设计,平衡大规模海上风电场送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针对海上风电与其他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曹宏字等探究了海上风电为海洋油气平台提供绿色电能替代、共享运维设备、容量配置与组网方案等关键技术;高人杰等开展试验研究了海上风电机组与海洋能装置共享基础、联合发电的可行性。整体来看,由于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海域布局的时间较短,目前对于深远海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的研究仍不足,且多局限于某项技术分支,尚缺乏对于深远海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系统性的分析,对于行业
4、现状水平及技术短板、关键技术指标、重点发展方向及其发展预期仍有待明确和综合研究。为此,本文首先对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随后针对开发挑战,从规划布局、基础结构、输变电工程、融合开发等4个主要方面,围绕深远海海上风电集群规划布局、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基础、高电压大容量海上柔性直流输变电、海上能源岛等深远海关键技术,探究其技术现状水平和发展展望,为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1、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挑战目前,行业标准将近海和远海风电场以场区离海缆路由登陆点所在岸线的最近距离区分,以65km为划分标准;浅海和深海风电场以场区的理论最低潮位以下水深区分,以50m为划分标准。技术层面
5、的划分主要考虑海上输电系统与海上风电基础的选型,标准提出65km海缆长度是论证采用交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方案经济性的分界点,而50m以上水深条件是选择漂浮式基础和固定式基础的分界点。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技术的迭代进步,不同技术对深远海和近浅海的适用性也在变化,不同方案的比选也难以确定统一的标准,如,目前世界各国采用柔性直流输变电的海上风电场离岸几乎均超过70km,全球固定桩基式海上风电场最深机位达58.7m,经评估漂浮式海上风电在水深大于70m的海域具备更好的应用优势。深远海海域环境复杂、工况恶劣。与近海相比,深远海水深和浪高更大,存在强涌浪、内波等极端条件,缺乏长期风资源、海洋水文测站及数据;
6、地质勘测难度更大,多不良地质;距离岸线更远,对风机基础和升压、换流站基础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并将显著增加输电成本,影响电能质量;窗口期更短,增大施工运维的风险和难度。2022年我国近海风电场、深远海固定式风电场的造价范围分别约在100Oo12000、1200015000元kW,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进步仍任重道远,亟需破解深水远岸环境带来的技术和成本困局,做到资源摸得清、电源建得成、输电送得出、业态能融合。(1)项目规划方面。深远海海上风电场建设条件复杂,勘测难度大,基础资料少,且场群空间跨度大、机型大、场间尾流影响复杂,建立对深远海海域的风资源、水文、地质等建设条件的全面评估体系、准确计算风
7、电机组间流场分布与耦合是海上风电场进行规划与设计的前提。(2)基础结构方面。传统的单桩式基础最常应用在水深低于30m、没有特殊地质条件的工程中;在水深3050m范围内,导管架式基础应用较为广泛。深远海海域水深大,部分区域海床表层还有深厚淤泥,传统固定式基础的方案将导致基础尺寸过大,带来成本陡增、运输困难、安装不便的问题,有必要对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开展研究。(3)输变电工程方面。传统交流输电受到海缆充电无功影响,输电距离存在限制,若要增加送出距离,需在海缆两端及中间加装高抗站,但将导致电压稳定性降低。同时,传统交流输电输送容量有限,受集肤效应作用,即使提高电压也难以大幅提升输电容量,且电压越高,
8、输电距离越短。深远海海上风电离岸远,集中连片布局项目容量大,因此,对于深远海海上风电有必要采用新的海上输电技术路线,重点研究柔性直流输变电等远距离、大容量输变电技术。(4)融合开发方面。深远海海域建设成本高,空间资源宝贵,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的新技术新业态研究,将深远海海上风电与深海养殖、海水淡化、制氢、海洋能、运维中心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借助产业优势互补,有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开发效益,推动海域立体使用,是促进深远海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然而,目前深远海海上风电产业融合的一体化设计建造、结构和电力耦合、共营模式等还比较困难,海上能源岛等模式成本高昂,技术不成熟。2、深远海海上风电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迈向 深水 海上 关键技术 展望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