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docx
《我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我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目标与重点举措对策与建议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国,水产业在提供优质和健康食物来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新形势下,践行大食物观、建立食物多元化供给体系对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重大需求。文章以渔业资源与捕捞、水产养殖与海洋牧场、水产品加工与流通等水产业三大方向为研究划分,通过深入的行业调研、广泛的交流研讨,把握了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行业发展目标与重点举措。调研发现,近海渔业捕捞压力过大,对远洋与极地资源认知不强、技术与装备能力薄弱,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优质饲料原料依赖进口,智慧渔业的基础软硬件能力存
2、在短板,水产品加工能力滞后;建议实施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修复、远洋渔业资源开发与科学利用、水产健康养殖新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深远海养殖平台技术研发与应用、水产养殖新模式构建与推广、水产品绿色加工与高值利用等重点举措。一、前百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与食物安全遭受直接冲击。我国人口众多,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大食物观,建立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水产业就是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最重要产业形式,与传统农业中的种养业相比更少争夺土地,同时广袤的海洋也为其提供了充裕的发展空间。在过去的数十年,水产养殖是世界农业发展最快的领域,
3、也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世界人口提供更丰富的食物和营养。水产养殖可以节约饲料粮,饲料效率是陆生动物养殖的27倍;排放废物与温室气体少,仅是陆生动物的1/12,整体而言更为环保。水产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是健康的食品,也是开发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的重要资源。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国,养殖产量约占全球的60%。水产业不仅在过去为确保我国食物安全供给、提供优质和健康的食物来源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新形势下、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在我国食物安全、居民饮食结构调整、环境可持续利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我国虽是水产大国,但不是水产强国,水产业面临着一些发展
4、瓶颈问题,高质量发展成为亟需。在深入科研生产一线开展行业调研,与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从业人员进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文章分析水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辨识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证中长期发展目标、提出重点举措与发展建议,以期为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值得指出的是,水产业覆盖面较宽,文章主要从渔业资源与捕捞、水产养殖与海洋牧场、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三大方向开展内容论述,便于产业剖分和精准表意。二、我国水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渔业资源与捕捞1 .渔业资源与捕捞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陆续实施了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渔船“双控”制度、海洋捕捞“零增长”、“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等
5、渔业管理措施。目前,我国海洋渔业捕捞产量从2015年的1.53X1()7t压缩至2022年的9.51X106t,对减缓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相应衰退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在远洋渔业和极地渔业方面,我国实行负责任捕捞的管理措施,初步掌握了目标海域和目标鱼种的渔业资源状况、开发潜力、中心渔场形成机制以及适合的渔具和渔法,形成了一批可规模化开发的新渔场和后备渔场。“十三五”时期,我国远洋渔业的年产量维持在2.2XlO6t,约占我国海洋捕捞年总产量的15%o在农业农村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专项支持下,开展了南极磷虾的连续探捕调查,支撑了我国深度参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
6、CCAMLR)磷虾渔业管理进程,为我国南极磷虾渔业规模跃上10万吨级台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内陆和近海渔业方面,我国对内陆和近海渔业资源实行在恢复和养护基础上的合理利用。以需求为导向,围绕渔业资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聚焦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瞄准渔业科技前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和区域性综合性技术难题,系统谋划,推动近海渔业资源养护与捕捞、远洋与极地渔业等产业紧密衔接,大幅提高渔业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2 .渔业资源与捕捞的发展趋势坚持绿色发展,贯彻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渔业资源环境重大科技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造绿色、科技引领绿色的驱动力效应,建立基于生态系统
7、的渔业管理措施,坚持养护渔业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生态系统价值。到2025年,休禁渔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国内海洋捕捞总量保持在11(/t以内。目前,我国渔业已进入“渔达峰”阶段,即渔业捕捞量控制在峰值以内,未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将会进入“渔中和”阶段,即渔业捕捞量等于渔业资源的增长量,渔业捕捞量保持在最大可持续产量水平。做好统筹兼顾、协调创新。按照渔业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资源要素配置比例,集聚全国渔业科研优势资源,科学布局渔业资源科技创新方向,改善技术推广体系条件,实现创新驱动现代渔业资源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适时推进和实施渔
8、业配额制度。(二)水产养殖与海洋牧场1 .水产养殖与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022年水产养殖产量为5.57IO7t,占我国水产总量81.1%,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0%。在养殖技术与模式方面,淡水养殖及其整体空间不断拓展,养殖模式创新与实用技术发展成效显著,养殖设施装备与智能管理技术快速进步。海水养殖主产区产量呈“北高南低”态势,贝藻类养殖是生产主体,鱼类养殖量占比小,南方地区的发展速度快于北方地区。养殖品种与方式具有区域性特点,黄渤海区以贝藻类的底播、吊笼和筏式养殖为主,南海区以鱼类网箱养殖为特色,东海区则介于二者之间。深远海养殖得到快速发展,深水网箱仍是开展海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水产业 质量 发展 面临 主要 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