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掺氢技术发展现状及相关标准体系.docx
《天然气掺氢技术发展现状及相关标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气掺氢技术发展现状及相关标准体系.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天然气掺氢技术发展现状及相关标准体系新一轮能源革命条件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碳中和”的普遍做法。氢气是清洁、高效、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可实现电、气、热等不同能源形式的相互转化,但氢气的输送一直是制约氢能产业链发展的难题。将氢气与天然气掺混,利用在役天然气管道及其输配管网进行输送,是目前可实现安全、高效、大规模和长距离输氢至终端用户的最佳潜在方式。目前掺氢天然气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将氢气掺入天然气后,气质条件更加复杂,进而对管道、输送设备、燃具等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天然气掺氢技术的发展现状、相关标准体系,讨论了掺氢天然气技术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2、。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到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为推动各方进行能源低碳转型,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特征,在中西部地区蕴含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但风能和太阳能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不稳定特性,导致该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难以完全消纳或用于调峰,从而造成T“弃水弃风弃光”的后果。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转气(P2G)”技术用难以并网的发电量进行电解水得到氢气
3、,随后进行氢气的储存、运输和利用,是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氢气的输送是连接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将其按一定比例掺入天然气形成掺氢天然气,然后利用在役的天然气管道及其输配管网进行输送,是目前可实现安全高效、大规模和长距离输氢至终端用户的最佳潜在方式。1、天然气掺氢技术发展现状氢气与甲烷的理化性质对比见表Io氢气较常规天然气具有体积热值低、最小点火能量低、火焰传播速度快、爆炸极限范围广、扩散系数大等特点。因此,活泼的氢气掺入天然气后,改变了管道和设备内的气质条件,必然对管道、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维护带来挑战。1.1掺氢天然气互换性氢气和天然气的互换性是应用掺氢天然气需要优先考虑的
4、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天然气气质不同,进行燃气互换性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解决终端燃具对掺氢天然气燃料的适应性问题,需要合理确定掺氢比例。燃气互换性的判定方法主要有Weaver判定法、A.G.A判定法、PDelbOUrge判定法。1982年,我国基于PDelbourge判定法提出了采用燃烧特性指数华白数和燃烧势来分析和判定燃气互换性,并在规范GB/T13611-2006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中给出了华白数和燃烧势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范围。英国学者研究得出,掺氢比例为10%时,当地使用的多数天然气燃气设备能够较好地适应,家用灶具受华白数、回火指数的影响,掺氢比例不应超过23%O比利时学者通
5、过计算华白数得到将低于17%的氢气掺入本国天然气后可直接供应于家用、商用燃具。国内马向阳等人以12T天然气为基础气,采用高华白数和燃烧势计算方法得出向12T天然气中掺入氢气的最高掺氢比例为23%,并对掺氢比例分别为5%、10%、15%、20%的掺氢天然气进行了燃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的增加,家用燃气灶的热负荷逐渐下降,热效率不断提高,燃烧所排放的污染物含量低于纯天然气。不同的燃气互换性判别方法侧重点不同,故掺氢比例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天然气掺氢后,热值、华白数等参数会下降,火焰的燃烧速度会上升,将混氢天然气作为燃料或工业用品供应于各个终端用户使用的潜在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1.2掺氢天
6、然气与输送管道材料相容性氢气与天然气掺混后,由于氢含量增加,在管道局部区域可能会达到饱和,使材料的韧性降低,诱发裂纹或产生滞后断裂,造成氢脆。同时,氢也会与天然气管线钢中的碳反应生成甲烷,造成钢脱碳和产生微裂纹,导致钢材的材料性能不可逆转的恶化,出现氢损伤。因此,输气管道及其配套设施对氢气的适应性是决定能否掺氢及掺氢比例多少的主要因素。目前,掺氢天然气的运输是以在役的天然气管道为基础,发生氢损伤的风险较大,而输配管网管材多为聚乙烯管、低强度钢管和球墨铸铁管,发生氢损伤的风险较低。为了保证混氢天燃气管道的运行安全性,需要将氢气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分析不同掺氢比条件下管材的适应性及需采取
7、的风险应对措施。CaPelle等人使用带有缺口的试样钢材X52、X70、XlOO进行了电化学充氢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临界的氢浓度值,当氢浓度超过该值时,氢对钢材的裂纹产生和扩展影响增大。为了保证输气管道在服役期间的运行可靠性,张小强等人5建立了在役天然气管道掺氢后管材的适应性分析流程,当氢气的掺混比例小于10%时,若管道钢级低于X52,可直接输送掺氢天然气;反之,则需要从管材韧性、化学元素、硬度和强度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蒙波等人6对天然气X80管线钢开展了氢与金属相容性实验,得到了12MPa压力下掺氢比分别为0%、5%、10%、20%、50%时的X80钢的断裂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然气 技术发展 现状 相关 标准 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