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docx
《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表达,是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服务保障体系一直不间断健全,服务保障能力、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适应民生服务保障新形势新要求,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需坚持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兜牢民生服务保障底线,优化民
2、生服务资源配置,构建多元供给格局,创新民生服务保障方式,一直不间断增进民生福祉,不间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第一个是服务保障对象更加广泛。随着脱贫攻坚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低保人群数量减少,但低保边缘群体、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易致贫返贫人员服务需求有所增加;家庭收入、城镇化和医疗健康水平一直不间断提高,孤儿、弃婴等现象大幅减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群体服务需求一直不间断增加,存在情绪障碍、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服务需求明显增加。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程度不间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提出了供给数量与质量并重的需求,同时也
3、要求逐步扩大服务保障范围,将保障对象从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转变,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二个是服务保障需求更加多样。国际经验说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等需求将大幅增加。目前,我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已得到较好保障,困难群体已从过去单纯的资金、实物需求,向对资金、实物、服务、心理慰藉、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转变。应拓展服务保障内容,在保障好服务对象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以资金物质保障为主的方式,逐步向资金与服务并重、物质与精神帮助兼顾转变,更加关注服务对象的发展性、精神性需求,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康复护理、精神抚慰、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4、。三是服务保障任务更加多元。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特别大提高,民生服务保障需求更加多元,对质量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已从“有没有”转变到“好不好”、从“差不多”转变到“更舒心”。民生服务保障应从保障基本生活向助力脱困、实现自我发展转变,更加注重挖掘、激发和提升困难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动机。应分类精准施策,坚持兜底保障和自救脱困相结合,既要做好困难群体服务保障,还要平稳扩大教育、就业、培训等发展型服务供给,推进民生服务保障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转变,让服务保障对象由“他助”转换成“自助”,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四是突发应急服务保障更加紧迫。近几年以来,受各种外部
5、环境影响,人民群众遇到很多临时性、紧急性、灾害性困难,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应健全分层分类的服务保障政策,既要完善常态化服务保障政策,也要补齐急难救助不足,完善困难群体精准”主动发现”机制,从“依靠申请帮扶”的被动帮扶转向主动帮扶,实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帮扶,提高民生服务保障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需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坚持辩证思维,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丝毫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全 民生 服务 保障体系 适应 新形势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