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
《五篇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篇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教育事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命题,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下好实现中华民族伟
2、大复兴的重要先手棋,已凝聚高度共识与行动合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伴随纲要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必将进一步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建设教育强国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通过一系列优化教育优质资源配置的举措,纲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之“大”在于其鲜明的战略属性。进入新时代,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3、,教育的战略定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纲要以前瞻性部署,将教育强国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等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体现了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设计和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战略定位。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纲要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任务艰巨、时不我待,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
4、迫感,更需要守正创新,增强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识。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让我们聚共识、促落实,在教育“由大到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用行动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发言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近年来,得益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得到了加强,全国20多万
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双减”前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与此同时,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得到了有效治理与规范引导。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校外教育治理推进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牢固根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战略布局中,如何有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议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校外教育治理既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实践领域的关键问题。校内教育提质效果影响校外教育治理进程,当学校教育质量获得提升后,学生能够在校内学足
6、学好,学生和家长对于校外教育的需求会随之降低,这为校外教育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有效监管,校外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不再是“补课机构”,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倒逼校内教育质量提升。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不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不断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才能确保基础教育稳步前行。首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应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推动科技赋能等方式,持续完善课堂教学活动,尤其需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达到“学足学好”的教育目标。其次,
7、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推进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校内各类资源,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充分释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科技场馆的育人潜能,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最后,切实开展教师减负工作,确保教师回归育人本位。学校应减少教师不必要的非教育教学负担,完善教师弹性坐班制度和工作激励机制,为教师潜心育人提供更多时间与空间。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教育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须采取更深入的措施,以保障既有成果得以持续巩固并不断深化。首先,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建立健全学科类校外培训常态化监管机制,依托覆盖资
8、质审批、资金监管、课程备案的数字化监测平台,持续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其次,加强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规范与引导。教育部门应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师资质量、收费标准、学员体验纳入动态化综合考评范畴,并进一步完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监管机制。再次,推进校外培训监管的立法进程,力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校外培训监管法律体系,为校外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最后,大力支持公立校外教育机构发展,包括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应从国家层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文件,大力支持公立校外教育机构发展,发挥公立校外教育机构在校外教育体系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更好满足学生与家长的多元教育需求。在未来的教育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五篇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 学习 教育 强国 建设 规划 纲要 2024 2035 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