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读书《伤寒论》临证心得.docx
《中医读书《伤寒论》临证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读书《伤寒论》临证心得.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读书伤寒论临证心得本月跟师临证(实践)主要病种(内容):伤寒论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所作,由于距现今久远,故而当时的语言文字词义与现今大不相同。正确理解原文词义对学好伤寒论至关重要。伤寒论第12条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中的“鼻鸣”可能存在以下两种解读:一是患者讲话过程中,因鼻甲、鼻腔黏膜肿胀或鼻涕堵塞原因,“声能”气流进入鼻腔鼻窦受阻,导致鼻腔及鼻窦共鸣减弱,而产生的闭塞性鼻音;二是用鼻呼吸时,空气进出鼻腔因阻增大而产生的呼吸声(鼻息声)。“鼻鸣”应理解为“闭塞性鼻音”更为恰当。鼻司呼吸
2、,助发音,主嗅觉,御邪毒。鼻腔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具有呼吸、共鸣、嗅觉及保护等重要功能。经鼻呼吸,吸入鼻腔的空气在鼻阈处主要形成“层流”,即从鼻孔朝后上方弧形流向后鼻孔,中途经过下鼻甲、中鼻甲以及嗅区黏膜,再汇聚到后鼻孔,经咽喉进入肺内。空气从鼻腔进出肺脏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是无声的,鼻腔通气不佳或呼吸急促情况下会发出呼吸声(鼻息声)。鼻腔为发音的共鸣器官,可以使语声更加清晰、动听,所以鼻音是讲话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能”由喉部产生,经口咽部被软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到达口腔,在舌体的辅助下产生基础语音;另一部分“声能”经后鼻孔到达鼻部,在鼻腔、鼻窦内产生共鸣,即鼻音,能使基础语音更加
3、悦耳。鼻腔共鸣作用正常发挥,则鼻音正常,反之,则产生病理性鼻音。病理性鼻音包括闭塞性鼻音和开放性鼻音。闭塞性鼻音是由于鼻腔通气功能减弱,“声能”不能正常进入鼻腔、鼻窦,导致缺乏共鸣作用或共鸣作用减弱。如鼻甲肥大、鼻腔黏膜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鼻腔新生物以及鼻窦炎症均可出现闭塞性鼻音。开放性鼻音是由于发音时软腭不能正常关闭鼻咽部,产生过多的鼻腔共鸣,导致患者口齿不清,语言听起来使人费解,如唇腭裂、萎缩性鼻炎等患者,鼻腔具有生理性鼻甲周期,即双侧鼻腔阻力2至7小时交替性改变(双侧鼻甲呈交替性和规律性扩张、收缩),鼻腔总阻力保持相对恒定,所以正常情况下并不妨碍鼻腔通气,无鼻塞性鼻音或鼻息声,人体也感知不到鼻塞症状;当患者鼻腔总阻力轻度增大(轻度鼻塞),因不显著影响呼吸,常常仅出现闭塞性鼻音,并无鼻息声。现代临床中医工作者常通过三种途径获取患者鼻塞的症状:一是患者自身感受到鼻腔通气障碍,自诉鼻塞;二是医患交流过程中医者感知到患者的闭塞性鼻音;三是医者对患者进行鼻部专科查体,观察到病变鼻腔通气不畅或堵塞。在古代,医者不具备现代的鼻科检查工具及专科技能,不会通过查体获得患者的鼻塞症状,然而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听到患者发出的闭塞性鼻音,医者可判断出患者有鼻塞症状。故笔者认为“鼻鸣”应解读为“闭塞性鼻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中医 读书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