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docx
《“十五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地下空间是转型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十四五”期间,市高度重视地下空间有关工作,取得了多项突破。其中,地下空间开发容量达国内领先水平,新街口地下城雏形初显,江北新区核心区启动建设,地下空间竖向开发已下探至地下68米,综合管理和规划编制等多个体系已初步建成,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等多项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地下空间已成为展示城市发
2、展的名片。(一)开发利用情况1 .地下空间规模快速增长。规模总量处全省第一、国内领先水平,截至“十四五”期末,全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为7190万平方米,人均地下空间开发面积达7.7平方米,规模总量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期间,市新增地下空间规模总量约3400万平方米,年均新增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达6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增长迅速。2 .地下空间格局初步显现。“十四五”期间,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提升了新街口、河西中部、南站及江北新区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强度,成为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和发展,有效带动江宁、六合、浦口、漂水等沿线站点区域地下空间的一体化综合开发。多中心、网
3、络化的地下空间格局初步形成。3 .地下空间类型多元复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类型呈现多样化、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河西世茂中心、河西金鹰世界等多个大型公建项目及多处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极大丰富了地下空间开发功能类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逐渐由以轨道交通、停车配建、人防工程为主,向停车、商业、交通、人防工程、市政等多元化、复合化功能过渡。4 .地下空间深度逐步增加。德基广场、河西金鹰世界、世茂天誉等大型项目地下空间竖向开发深度达地下五层,开发深度已超15米;南站4条轨道交通线路立体换乘,地下空间开发深度约为30米;江北新区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至地下七层,最深处达48米;儿童医院(河西院区
4、)“深井式”地下停车场下探至68米;地下空间开发深度已逐步从浅层延伸下探至中层、深层。5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程项目按计划建设完成。市各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建设继续进行,江北新区核心区一期地下空间的一批重点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地下交通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共有4条轨道交通线路建成通车,江心洲大桥夹江隧道等一批地下道路建成通车,总里程约16公里,长江路地下过街通道、4处大型地下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计划提前完成,截至“十四五”期末,市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突破90公里,其中,“十四五”期间,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约71公里,居全省首位,干线、支线、缆线管廊
5、种类齐全,主要分布于江北新区核心区、南部新城、河西南部、紫东核心区等片区。(二)综合管理情况1 .制度规范体系逐步完善。市结合国家和省地下空间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综合法规、专项法规和技术规范相结合的制度规范体系。“十四五”期间,市政府颁布了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323号)和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出台了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宁规字2018407号),另外在数据标准、勘测技术、信息服务等领域均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技术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为地下空
6、间系统开发利用提供了准绳。2 .部门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机制总体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参与”的形式,市政府设立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市人防行政主管部门。市规划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用地管理、权属登记等有关管理内容,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建设管理内容,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与自身行政管理有关的地下空间管理内容。3 .管理内容不断深化细化。围绕地下空间用地管理、开发建设、产权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有关管理内容。结合实际需求,用地管理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内容不断完善,明确规定了地下空间分层利用、地下空间使用权取得方式、出
7、让条件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关要求等方面内容;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稳步发展,明确了地下空间建设单位职责和地下互联互通建设工程要求;地下空间产权管理扎实推进,完善了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构)筑物所有权的登记方式、登记类型等管理要求。4 .基础保障工作持续开展。初步开展了地质、地下综合管线、地下空间设施等数据集成与展示工作,为探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运维新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完成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及地质灾害调查等多项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建立地质资料共享平台;基本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市地下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基本完成全市地下空间
8、设施的普查工作,建立市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三)规划编制情况1 .规划编制体系初步搭建。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要求的发布,有效提升了规划编制的规范性。完善了规划编制体系,包括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地下空间片区规划、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三个层次。规定了各层次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编制内容、成果要求等内容;明确了地下空间规划与城乡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开展城乡规划编制时应同步编制相应阶段地下空间规划,单独编制地下空间规划时应加强与国土、交通、市政、防灾、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专项规划衔接,批复成果应纳入相关法定规划中。2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地下 空间 开发利用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