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推广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x
《氢能推广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能推广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氢能推广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氢能,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因其高热值、多样化的来源、清洁环保特性以及在大容量和长时间储能方面的适用性,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它不仅为大规模储能技术提供了创新的思路,而且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鉴于电力领域(44.3%)、工业领域(22.4%)、路上交通领域(20.6%)、公共建筑与商业领域(4.2%),住宅(5.6%)等是全球(K排放的重要来源,这些领域的碳减排对于实现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我国已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顶层规划,将氢能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
2、安全、推动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已经涵盖了电力、工业、交通和建筑等,如图1所示。本文将对氢能在这些领域的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氢能多元领域利用的发展进行展望。合成氨/甲醇/甲烷石油炼化工业氢冶金炼铁/皂燃料也加氢站、甲醇/氨燃料内燃机六、田交通氢动力列车绿色航煤氢基燃料船舶氢能多元领域利用煤电掺氨发电复燃机发电电力/氢燃料电池发电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发电天然气掺氢建筑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氢能建筑一体化图1氢能多元领域利用分类Ol工业领域氢能利用现状工业领域一直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传统工业仍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特征。氢气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合成氨、合成甲醇
3、、合成甲烷、石油炼化、钢铁冶炼等。合成氨技术已经发展上百年,相关产业链非常成熟,但是利用化石燃料合成氨的碳排放巨大。但是,由于风光资源具有波动特性,成熟的合成氨稳态工艺技术已无法满足绿电-绿氢-绿氨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因此有必要开发适应新能源波动的柔性合成绿氨技术。各国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绿氨产业发展布局。截至2024年6月底,全球已布局的绿氨项目超100个,国内已规划绿氨项目超50个,这些项目中,部分项目已经投运或开工建设,而大部分项目仍处于规划或筹备阶段。目前,全球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强化落实,绿氨的产业化发展有望提速,预计到2030年全球绿氨产能将突破千万吨
4、。现阶段,煤制甲醇是国内甲醇制备的主要方式,但其碳排放较高,为降低碳排放,“绿色甲醇”制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绿色甲醇”制备的主要方式包括COz加绿氢制甲醇,以及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甲醇等,其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极低或为零,且通过绿氢制甲醇,可以有效解决氢储运难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石油炼化过程主要采用的是化石能源制氢或工业副产氢等灰氢,碳排放强度较大,因此采用绿氢替代传统石油炼化的灰氢,是实现石油炼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石油炼化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绿氢项目中氢能应用规模最大的领域。02电力领域氢能利用现状在电力领域,氢能可作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负荷和长周期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效消纳
5、新能源与安全稳定运行。在风电和光伏电力富余时制备绿氢,将电能转换为氢能储存起来,在电力不足时,氢气作为清洁的能源进行发电上网,包括燃气轮机掺氢/纯氢发电、锅炉掺氢/掺氨燃烧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等。氢电耦合技术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实现电能跨时空配置,提高电网的运行灵活性及安全性,为实现电力系统双碳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2024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燃煤机组掺烧绿氨发电改造方案,替代部分燃煤。现阶段,煤电掺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绿氨成本较高(29003600元/吨),但随着我国风光制氢成本降低,绿氨的生产成本预计也将下降。相对于化石
6、燃料,氨燃料的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反应活性低、点火困难、火焰传播速度低、掺烧过程存在燃烧不稳定、NoX排放问题等风险,虽然掺氨燃烧技术在碳减排方面具有优势,但面临诸多技术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及企业针对燃煤机组锅炉掺氨进行了实验研究及示范验证。日本IHI公司成功进行了IOMW煤粉混氨燃烧中试实验,实现20%掺氨。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在烟台龙源40MW燃煤锅炉上进行了035%煤粉掺氨燃烧中试试验;随后于2023年在中国神华广东台山电厂600MW燃煤机组上实现了锅炉掺氨燃烧平稳运行。2023年4月,皖能铜陵公司300MW燃煤机组实现掺氨10%35%平稳运行。燃料
7、电池发电技术可将氢能与电能进行耦合,是实现发电领域脱碳的一个重要选择。大多项目含燃料电池发电项目构建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耦合系统,旨在提高新能源发电消纳水平,满足用户多元化用能需求。03交通领域氢能利用现状交通领域是化石燃料消费及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的24%o公路交通领域是实现交通行业碳减排的关键领域。在公路交通中,氢能的应用形式主要包括氢燃料电池和氢基燃料内燃机两种,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因其高效、清洁特性,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加氢站作为氢能源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广泛的布局与大规模建设是氢动力汽车普及的关键先决条件。加
8、氢站的构建以及其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推动中国氢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加氢站技术领域仍落后于国外,在加氢站加注压力上,中国仍以35MPa为主,少量为70MPa;在加氢站的加注能力上,1000kg/d以上的加氢站占比仍落后于国外;在氢气形态上,中国仍以高压气态加氢站为主,相对于国外液氢加氢站发展较为滞后。目前,加氢站以单体氢站逐渐向合建站、制加氢一体站发展。2024年3月,三一氢能绿电制氢加氢一体站建成,其为国内建成运行的最大绿电制氢加氢一体站,拥有2000m3h电解水制氢能力与2000kg/d加氢能力。在铁路交通、海事航运、航空等领域,氢基燃料替代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氢动力列车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广 应用 现状 前景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