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舞龙小队伍:用彩绸和竹竿编排舞龙表演.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舞龙小队伍:用彩绸和竹竿编排舞龙表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舞龙小队伍:用彩绸和竹竿编排舞龙表演.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舞龙小队伍:用彩绸和竹竿编排舞龙表演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动作协调性与合作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新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充满兴趣。同时,传统文化教育在学前阶段愈发重要,舞龙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班级开展了“用彩绸和竹竿编排舞龙表演”的活动。活动前,孩子们对舞龙仅有模糊的认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他们对舞龙产生了浓厚兴趣,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体验。二、案例描述活动伊始,教师为孩子们展示了精美的彩绸和长短适中的竹竿,引导他们讨论如何将这些材料变成舞动的“龙”。孩子们积极发言,有的说给彩绸画上龙
2、鳞,有的提议用彩带装饰竹竿。在教师的协助下,孩子们分组合作,用画笔在彩绸上绘制出五彩斑斓的龙身图案,并用亮片、流苏等材料装饰竹竿作为龙的“骨架”。制作完成后,孩子们开始尝试舞龙。但一开始,现场状况百出,有的小组龙身缠绕在一起,有的孩子跟不上节奏,队伍也走得歪歪扭扭。教师没有直接干预,而是引导孩子们观察视频中舞龙者的动作和配合方式,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调整。渐渐地,孩子们意识到需要听从统一指挥,保持步伐一致。有的小组推选了“龙头”,由“龙头”带领大家变换方向;有的小组用拍手打节奏来统一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孩子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一条灵动的“彩绸龙”在教室里穿梭舞动,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而下,孩子
3、们兴奋地欢呼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三、案例分析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发展。从艺术领域看,制作龙身的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他们用画笔、材料将心中的龙形象展现出来,每个小组的龙都独具特色;在健康领域,舞龙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提升了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孩子们在跑动、扭转、高举竹竿的过程中,增强了体质;社会领域方面,团队合作贯穿活动始终,从材料装饰到舞龙表演,孩子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协商分工,解决矛盾冲突,如推选“龙头”、统一节奏等行为,都体现了他们社会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接触舞龙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孩子们对民族文化产生了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实现了文化领域的启蒙教育。四、案例反思此次“舞龙小队伍”活动整体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仍有可改进之处。在材料准备上,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材料,如铃铛、羽毛等,进一步丰富龙的装饰效果,激发幼儿的创意。活动过程中,虽然给予了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但在指导策略上还可以更加细化,例如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活动。此外,活动后的延伸环节稍显不足,后续可以组织幼儿将舞龙表演带到幼儿园的其他班级或社区,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舞龙 队伍 彩绸 竹竿 编排 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