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安全过马路.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安全过马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安全过马路.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安全过马路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动作协调性逐步发展的阶段,但他们对危险的预判能力较弱,交通安全意识亟待培养。为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班级开展了“安全小卫士”主题活动,其中“安全过马路”是重要一课。教师通过创设模拟街道场景,利用红绿灯教具、斑马线地贴等材料,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直观理解交通规则。二、案例描述活动开始,教师向幼儿讲解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和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后,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模拟过马路游戏。轮到小明所在的小组时,教师特意将绿灯时间设置较短。游戏开始,绿灯亮起,其他小朋友有序迈步,小明却兴奋地奔跑起来。当黄灯闪烁时,他还没走到马路对面,眼看红灯即将亮起,小
2、明有些慌张,不知是该继续快走还是停下。这时,扮演交警的小朋友大声喊:“红灯要亮了,快停下!”小明这才停在路中间。红灯亮起,“交警”严肃地对小明说:“过马路不能跑,绿灯时间不够就不要走了,很危险!”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家讨论小明的行为,其他小朋友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不能跑,会摔倒”,有的说“要等下一个绿灯”。三、案例分析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来看,大班幼儿虽具备一定规则意识,但受强烈好奇心和活泼好动天性影响,在游戏情境中容易兴奋过度,忽视安全规则。小明在过马路时奔跑,正是这种特点的体现。此外,幼儿对时间和距离的感知能力有限,未能正确判断绿灯时长与自己行走速度、剩余路程的关系,导致处于危险情境。从
3、教育活动设计层面分析,教师设置较短绿灯时间,本意是制造突发情况,引发幼儿思考,但可能超出部分幼儿的应对能力。不过,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和提醒,以及集体讨论环节,幼儿能从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这种同伴教育的方式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具效果。四、案例反思此次活动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成功在于通过模拟游戏和真实情境体验,让幼儿深刻认识到安全过马路的重要性,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应更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游戏难度,避免因难度过高让幼儿产生挫败感或陷入危险模拟情境。在后续教育中,可增加更多生活化的案例和场景,如播放真实的交通视频、邀请交警进课堂等,丰富教育形式。同时,注重家园共育,通过发放交通安全手册、在家长群分享教育方法等方式,弓I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切实保障幼儿的出行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安全 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