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欢迎新同学:设计班级友好欢迎仪式.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欢迎新同学:设计班级友好欢迎仪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欢迎新同学:设计班级友好欢迎仪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欢迎新同学:设计班级友好欢迎仪式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正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班级幼儿已形成稳定的社交小团体。新学期,内向敏感的朵朵加入班级,她在入园第一天躲在妈妈身后,攥着衣角不愿与同伴交流。为帮助朵朵快速融入集体,同时培养班级幼儿的同理心与社交能力,教师决定组织一场特别的“欢迎新同学”仪式,让朵朵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让其他幼儿学会接纳与关爱新伙伴。二、案例描述活动筹备阶段,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欢迎仪式内容。孩子们提出用绘画制作欢迎卡片、表演手指舞、分享小零食等创意。仪式当天,教室被布置成“彩虹乐园”,孩子们戴着自制的彩色花环在门口等候。朵朵踏入教室时,全体幼儿齐声高呼“欢迎朵朵”,并送上画
2、满爱心和太阳的卡片。随后,孩子们围坐成圆圈,轮流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说喜欢搭积木,有的说最爱听故事。为缓解朵朵的紧张,教师邀请她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朵朵逐渐放下防备,主动牵起同伴的手。活动最后,孩子们将各自带来的小点心摆放在一起,举行“分享茶话会”,朵朵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三、案例分析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看,这场欢迎仪式有效缓解了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与陌生感。通过温馨的环境创设、丰富的互动游戏和同伴的友好表达,为朵朵营造了安全、接纳的氛围,帮助她建立对新集体的信任。在社交能力培养方面,活动为班级原有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主动交往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语
3、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也让幼儿学会关注他人需求,培养了同理心与责任感。从教育策略上,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想法,让幼儿全程参与仪式设计,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四、案例反思此次活动虽取得良好效果,但仍存在改进空间。在时间把控上,部分环节如幼儿自由分享环节稍显冗长,导致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此外,活动形式主要集中在游戏和分享,对不同性格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例如未能充分考虑到个别内向幼儿在表演环节的参与度。未来在设计类似活动时,应提前制定更细致的流程安排,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同时,增加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如分组合作任务、一对一交流等,兼顾不同性格幼儿的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积极体验,让欢迎仪式真正成为幼儿建立友谊、融入集体的美好开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欢迎 同学 设计 班级 友好 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