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规划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是我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是我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业4.0标杆区、美丽景城展示区、现代服务集聚区、民生福祉模范区、现代治理样板区和红色精神核心区的关键举措。为更好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相关精神,依据市质量强市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一、发展基础(一)现实基础1 .各领域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方面,获“品字标”认证证书37张,市政府质量奖企业
2、7家,全区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维持在99%以上。服务质量方面,2025年区服务业在全省26个I类地区中排第9位、位列市区第1,继续保持服务业第一梯队。工程质量方面,以工匠精神打造“城市之心”,交付使用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环境质量方面,全域环卫保洁及垃圾分类一体化逐步推进,勇夺“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城区空气优良率提升至93.2%,创成省“基本无违建区”和省级生态区。2 .多层次标准建设持续推进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十四五”期间推动企业编制并发布对标技术方案55个,形成对标结果648条,第三方证明145条,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对标达标
3、提升专项行动现场交流会上作典型介绍。同时,将对标结果向“国字号”“国际化”项目延伸,在重点产业成立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新联盟,在全省率先开展专利和标准融合试点工作。制订“品字标”标准21项、国家标准48项,居全省前列。真空设备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低真空增压泵测试方法空白,成为唯一获省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企业。3 .全方位品牌培育亮点纷呈通过“品牌+质量”“标准+认证”“服务+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擦亮区域“金名片”,助推优势产业集群。截至“十四五”末,全区共有25家企业获得“品字标制造”认证证书,先后承办全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场会、全省“品字标制造”品牌建设推进工作现场会,获
4、评省级“制造”品牌培育工作优秀区。将“品字标”创建向农产品延伸,重点培育大陈黄鱼“品字标农产”项目,2025年产值达5亿元,占全省大黄鱼产量的二分之一,实现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万元。大陈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评估价值1亿元,在全省地标运用促进和保护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介绍。4 .质量发展基础基本建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发展格局,推行驻企干部“服务专员”、企业“首席质量官”,以质量月、中国品牌日、认证认可日等为载体开展质量宣传,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形成质量共治局面。将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框架,相继出台加强“三强一制造”建设加快质量提
5、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30条等政策文件,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或政策奖励。截至“十四五”末,已累计发放奖励4700万元,“三强一制造”奖励资金连续多年居第一。建成全国首个智能马桶特色小镇、全省首批智能马桶创新服务综合体、全国唯一国家智能马桶质检中心3大平台,搭建“政产研检”为一体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争取省财政每年支持5000万元用于产业质量提升,为智能马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建成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为企业提供金融科技、信息软件、知识产权运营等“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5 .质量治理能力不断增
6、强全省率先构建全域产品质量安全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制定出台全省首个试行办法,在全省现场会上作典型介绍。分级分类监管覆盖企业数量全省领先,有效提升区域产品质量安全,如民用口罩实现分级分类监管全覆盖,抽查合格率从55%提升至100%。探索开发产品质量风险预警处置平台,对产品质量进行精准监管、精密智控和闭环管理,为产品质量全流程一件事改革提供经验。全省率先探索实施药品“质量码”“监管码”双码智控和药品生产信用监管试点工作,提升药品质量水平,全省药品生产信用监管试点现场会在召开。开展重点特色产品质量比对,将智能马桶和工业缝纫机与国际顶尖品牌重点指标进行比对分析,补短板强优势,实现精准质量攻坚,主要性能指
7、标赶超世界知名品牌。“十四五”时期,区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质量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结合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质量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是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以消费者权益为核心的机制尚不完善,质量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三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基础较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技术能级还不足;四是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质量社会共治局面尚未全面形成。五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持续推进区高水平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建设。表1“十四五”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质量 标准 品牌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