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路径及对策建议.docx
《十五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路径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路径及对策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路径及对策建议县域兴,则市域活,则省域富,则国家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的短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县域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一、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一种行政区划型经济,与城区经济一道构成我国经济的基本单元。根据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底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44个,其中市辖区977个,县级市397个,县1299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林区1个,特区1个。除去市辖区,可作
2、为县域单元的合计1867个。一些省份,对部分市辖区参照县域进行管理,实际上可算作县域单元的数量则更多。1 .县域经济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党的基本路线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大力发展经济,采取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策略,行政管理上推行市管县体制,目前市管县已成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形式。进入新千年,为了更大程度调动县级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增大县级政府财政自主权,中央鼓励地方在财政上实行“省直管县”体制,目前已有2/3的省份采取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党的十六大第一次鲜明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1978-1992年:产品供给短
3、缺,社会需求旺盛,卖方市场主导,改革活力初显,乡镇企业红火,经济高速增长;19922012年:思想再次解放,投资驱动,产业渐次转移,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等;2012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稳增长惠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2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初期的四大模式: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制造业现代化为先导,促进城市化跨越发展的晋江模式。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通过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走农村工业化道路的苏南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
4、格局的温州模式。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的珠三角模式。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千亿县”模式: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3 .县域经济发展成就20112022年,全国县域GDP从24.1万亿增长至46.21万亿,年均增长6.1%。2022年全国县域GDP为46.
5、21万亿,占全国GDP的38.2%o2022年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2.8万亿,占全国总量14%o2021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0.3万家,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6.1%。2022年,县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1/3,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全国近四成。2022年,县域吸纳近1.66亿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占全国2.96亿农民工总数的比重为56%o2024年7月31日,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对外发布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GDP千亿元以上的县域有59个,超过400亿元有312个,200亿元以上的有761个,100亿元以上的有1298个。59个
6、千亿县中,头部县市昆山和江阴GDP在5000亿上下,超过中西部绝大部分普通地级市经济体量,张家港、晋江、常熟、慈溪、神木、宜兴、长沙县、义乌8县市GDP超过2000亿元,其余49县市GDP超过1000亿。在百强县、千亿县的引领下,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二、县域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困境和挑战1 .区域发展不均衡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显示:南方占73席,北方占27席;东部地区占66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3席,东北地区占3席。百强县中,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而中
7、西部省份百强县数量少,几乎无千亿县。东部地区省份的县域经济实力较强,中西部省份的县域经济则对省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更明显,这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相对较少有关。拥有深圳、广州两大一线城市的广东省,县域GDP占全省GDP的比重一直不高。县域经济“两极”加速分化明显,南北失衡、强县愈强更加突出。部分县市持续高速发展,“千亿县”为代表的强县数量快速增长,而部分县市GDP长期难以跨过100亿门槛,已成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 .县域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县域人口外流严重。近些年来,武汉、西安、关B州、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纷纷上演“抢人”大战,相继出台了相关引才落
8、户政策。据七普人口数据,与十年前相比,上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与此相对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内蒙古、甘肃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细究人口减少省份数据,所属市区人口有增有减,核心市区人口仍有增长,县域则无一例外均处于减少状态。无论是存在统计误差的常住人口数量,还是可直接统计的小学生数量,都显示人口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群、都市圈集聚的特征。GDP万亿元以上城市人口普遍呈现净增长状态,县城因为就业选择少、收入低、受教育机会小、生活便捷度差等方面的制约,人口不断流失。3 .县域经济发展导向不明确改革开放后,随着县域工业化快速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化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时期 推进 经济 质量 发展 现状 挑战 机遇 路径 对策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