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docx
《十五五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本规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编制,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才是出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关键举措,重点着眼20212025年中期规划,放眼展望20262035年远景目标。本规划是指导全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第一章新型城镇化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十四五”期末,区城镇常住人口
2、为175943人,比十二五期末增加33343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7%,较“十二五期末提升9.4个百分点。其中,凤山街道、芙蓉街道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之和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2.87个百分点,中心城区人口聚集效应持续增强。城区面积保持扩张态势,2020年全区建成区面积达17.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市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创业水平不断提升,随迁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3年,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协调发展格局初步
3、形成。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加快构建,仙女山机场、渝怀二线铁路、G65西互通建成投用,开工建设白马航电枢纽、渝湘高铁、渝湘高速复线、武道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17个,内畅外联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启动凤来新城规划建设,打造全市跨行政区域合作示范平台。扩大双城经济圈”合作,缔结巴蜀遗产地联盟,与乐山市缔结友好城市。深入推动区域文旅协作,加快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积极加入中国武陵山旅游联盟渝东南旅游发展联盟”等组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空间格局初现雏形。交通通道建设逐渐完善,土坎大桥、龙溪大桥、江后公路、桐后公路竣工通车,区内五纵四横干线公路骨架网络基本形成。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十四五
4、”期间,实现棚户区改造面积26.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总建筑面积17.49万平方米。建成飞天之吻、博象美术馆、懒坝大地艺术公园、树顶漫步、归原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凤山街道、芙蓉街道等中心城区经济、政治、旅游集散等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口、产业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全区逐步形成了以凤山一芙蓉一羊角为极点的城乡空间格局。城乡融合更加协调,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基于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创建了旅游+N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旅游扶贫经验模式两次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网升级改造率超过70%;建成农村公路2595公里行政村通客率100%,4G网络覆盖率100%o基
5、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水平适度、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15年的2.82下降至I2020年的2.62o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特色农业提质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带动性增强,粮食、蔬菜、肉蛋等自给率提高,以一环两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生态工业转型发展,园区建成面积达4平方公里,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50万千瓦,页岩气日产能突破70万立方米,规上工业企业增加至40家。服务业升级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体系加速呈现;文旅产业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旅游综合收入从75.16亿元增加到1
6、80亿元,增长139.49%o接待游客从2450.12万人次增加到3700万人次增长54.28%o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162957万元,占GDP比重7.27%o生态屏障全面筑牢,绿色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成为全国少有、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的区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并严格保护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有效保障遗产地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安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保持稳定,芙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通过验收,大规模国土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65%,位居全市前列,成为首
7、批38个中国森林氧吧之一。环境保护机制和责任全面落实,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细化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第二节存在问题土地资源紧张制约城镇化进程。受特色高山地形影响,中心城区缺乏现成净地,现有国土空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住房、产业发展等需求。棚户区拆迁和老旧房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紧缺城区公园绿地、广场空间严重不足,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万人拥有幼儿园班数等指标设施低于标准,事关人民福祉的上学难养老难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发展用地供不应求问题日益凸显,工业用地指标不足,农业生产不
8、适宜区占全域幅员面积的67.74%,人地矛盾突出。区域联动能级尚需提升。产业方面,由于产业体系较薄弱,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新兴现代产业发展缓慢,承接主城都市区及沿海沿江城市产业外溢、产业转移、产业配套等市场需求的能力有待提升。交通方面,对外通道体系尚未完善,铁路水路建设急需提速。文旅方面,与渝东南、黔东北等区域联动合作较为单一,合作深度有待加强。旅游产业发展遭遇瓶颈。随着周边地区旅游建设步伐加快,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旅游发展的先手优势正日益减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合不够,文化原创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有待提高。全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四季旅游产品及夜游产品仍是短板。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时代 新型 城镇 中长期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