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构筑民族共同体的逻辑理路.docx
《唐朝构筑民族共同体的逻辑理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构筑民族共同体的逻辑理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唐朝构筑民族共同体的逻辑理路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求是,2024年第3期。历经数千年的纳异求同,中华民疑在“四个共同”的实践中得到凝筑。因而,回溯王朝时代对于民族共同体的塑造与经营,有助于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属性,明确其形成是历史的、渐进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充分践行“大一统”的时代,是在理论麋续、民族书写以及治理实践等方面着力构筑“天下一家”民族共同体的关键时期。探讨唐朝构筑民族共同体的相关问题,对于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一、理论凄续:基于“大一统”的“华
2、夷一家”思想引领“大一统”是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学说,指导了秦汉“中国一统”、元“华夷混一”以及明清“华夷一统”,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在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凝聚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隋唐结束了二百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重建汉武帝在诏书中所说的“中国一统”汉书卷六武帝本纪,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3页。王朝。至唐开元、天宝年间,“大一统”政治理想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现实诠释。一方面,唐朝疆域广阔,在“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60页。的场域内实现了政治统一;另一方面,多民族融
3、合共生,从唐高祖时期的“四夷来宾,九有咸乂”,新唐书卷二二礼仪志,第874页。达到“四夷八蛮,翕然向化,要荒之外,畏威怀惠”,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16页。在民族共同体凝聚的广度与深度方面都有所推进。而唐朝之所以能够实现“六合宁晏,四海清平,玉帛既通,道路无壅”旧唐书卷一九九高丽传,第5320页。的“一统”,与其结合社会现实创新性发展“大一统”理论有必然联系,尤其是唐朝通过发展天下观、重释华夷观,推进了“华夷一家”民族共同体的塑造,促进了由多民族共同建设的大一统国家的持续发展。其一,凝聚的民族共同体是“大一统”的基础。隋文帝终结了南北朝政权林立的局面,重建了“区宇一
4、家”隋书卷二高祖纪,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1页。的大一统王朝。然而诸民族各自啸聚、彼此乱离的情况仍然存在。为消泯民族间的隔阂,裴矩给隋炀帝上表,提出建设“无隔华夷”“混一戎夏”隋书卷六七裴矩传,第1579、1580页。的民族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唐朝提出“天下一家”,旧唐书卷六五高士廉传,第2443页。强调“人”在统一大业中的核心地位。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唐纪,太宗贞观十八年十二月甲寅条,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215-6216页。可见,统治者在反思治理天下的得失时,对夷狄
5、等周边民族表现出鲜明的人文关切。在“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对诸边疆民族采用“怀柔远人”的方式来实现德被四海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传,第5251页。的目的,通过与要服、荒服等位于边远地区的民族和亲,与其建立起亲缘关系,吐蕃赞普恭行“子婿之礼”,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传,第5221页。其部众则“慕华风”“入国学”;通过赐国姓、赐外戚姓的方式,使突厥、回纥、奚等部族首领翕然向化,”族称宗姓,地接封疆”;(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一二八黠戛斯为可汗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92页。通过将征服之后的突厥、高句丽等桀鹫民族的人口大量迁徙到唐朝腹地的方式,实现民族交融。整体来看,华夷一家理念促进了唐朝
6、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其二,平等的民族观使唐朝得到天下认同。唐朝时,作为具有鲜卑基因的汉族,李唐皇族天然具备摆脱传统“华夷之辨”的意识。唐太宗在总结历代帝王虽然平定了中原,但却因为“不能服戎、狄”而导致天下治理存在局限时指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J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唐纪,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庚辰条,第6247页。爱诸族“如一”的“华夷平等”思想,无疑突破了民族有优劣之别的传统成见。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载:“且天子以四海为家,舜葬苍梧,禹葬会稽,岂爱夷裔而鄙中国耶?示无外也。”新唐书卷一C)七陈子昂传,第4068页。此处设问以“无外”作为结论,意在强调华夏与四夷平等
7、。唐朝对各族君长及蕃将实行优渥的政策,对他们所授职秩和赐享的待遇与汉官相同。熊德基:唐代民族政策初探,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贞观四年(630),唐太宗任命突厥突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又封其为顺州都督,统率其旧部,并坦承此举“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太宗贞观四年五月辛未条,第6077页。这说明在一体的统治之中并无厚薄之别。铁勒可汗之孙契芯何力仕唐为左领军,曾与薛万彻一起讨伐吐谷浑,因薛万彻乏能争功,唐太宗欲削其官而转封何力,契芯何力担心朝廷会被非议“重夷轻汉”新唐书卷一一O契芯何力传,第4118页。而谏止。这体现了唐朝任人唯贤、华夷不分伯仲的平等思想。唐玄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朝 构筑 民族 共同体 逻辑 理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