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docx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留意事项一、耳针法(耳穴埋豆)(一)、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留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亲密视察有无晕针等不适状况。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刚好处理。3运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协作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二、
2、艾条灸法(一)、目标1避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二)、禁忌证.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舐部不宜施灸。(三)护理及留意事项1采纳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需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汲取。如水病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三、拔火罐法(一)、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用于疮
3、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二)、禁忌证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 孕妇腹部、腰能部均不宜拔罐。(三)、护理及留意事项1拔罐时应实行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F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 操作前肯定要检查罐口四周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 运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汲取。6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四、穴位按摩法(一)、目标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二)、禁忌证各种出血性疾
4、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三)、护理及留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操作时用力要匀称、柔软、长久,禁用暴力。五、刮痣法(一)、目标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禁忌证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三)、护理及留意事项1保持空气新,以防第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匀称,勿损伤皮肤。3刮痛过程中要随时视察病情改变,发觉异样,马上停刮,报告医师,协作处理。4刮疤后嘱患者保持心情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运用过的刮
5、具,应消毒后备用。六、湿敷法(一)、目标减轻局部肿胀、难受、瘙痒等症状。(二)、禁忌证疮疡脓肿快速扩散者不宜湿敷。(三)、护理及留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以取得合作。留意保暖,防止受凉。2留意消毒隔离,避开交叉感染。3治疗过程中视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马上停止治疗,报告医师,协作处理。七、涂药法(一)、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海、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二)、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三)、护理及留意事项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4箱剂则应用手掌或手
6、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行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7 涂药后视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八、熏洗法(一)、目标1缓解患者的关节难受、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8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9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10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二)、禁忌证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三)、护理及留意事项1冬季留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相宜,以防烫伤。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
7、行。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全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开交叉感染。百会常用体穴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整,既可预防高血压,乂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2.印堂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作用:本穴多与百会协作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愁闷症等。3 .素慨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协作人中(水沟)同用。现代试验探讨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护理 技术 操作 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