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训练(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
《大学写作训练(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写作训练(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章绪论1 .说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口语与书面语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口语较出语更为自然、方便和灵活,声调可以变化,用抑扬顿挫来表达刖想和感情,还可以借助手势、体态、表情等辅助手段来加强表达效果。但口语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播范闱有限,表达时的随意、重夏、零乱现象比较多.书语没有口语表达灵活,缺乏面对面交流中声情并茂的效果,需要调动大脑第二语言系统,通过符号提示唤起交流H的。但它能突破时空限制,而且因其经过组织、推敲而成,语法规范,逻辑清晰,精粹简练,条理性强。2 .信号与符号有什么区别?信号和符号不同。信号只能处理零星的信息,而符号却能处理整体系统的信息、概念和思想:信
2、号只是某种生物性的存在,而符号则具有文化功能:信号不能跳跃表型和感觉,符号则能跳跃表象和感觉.正因如此,符号系统才为人类所特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才把人定义为符号活动的动物,即符号化的动物。3 .有位同学写谈“开卷有益”这个文蓬时,出现这样的表述:“闭卷考试要死记硬背.苦了我们:而开卷考试容易及格,所以对我们有益这样写对不对.为什么?开放性话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这样的表述以偏概全,是不对的。开卷首先是有益的,因为开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可以让学生有更加多的时间来抓住生科来学习,而且可以化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从这个U面上来说是提高优秀率的好方法,但事物往往
3、是具有两面性的,凡是有利必有弊,开卷固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死记硬背的模式,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学生产生懒梢的心理,而且开卷考试一般比较灵活,从而可能忽视了对基本问题的号嚓,对基班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投机取巧心理,不利丁知识的系统牢固掌握.总之,开卷之利弊,我觉得会因人及因事而异,只要把握其尺寸,合理调配,一定会利大过弊,但我们此前需要全面认识到开卷考试的利弊。4 .以“德行与道艺兼求”(扬雄法言学行)为话题,谈谈“文”(文母)与“人”(作者)的关系。“文如其人”作为传统文论中条重要的文论命题,自古至今,颇多争议,争议中形成:种论点:一是赞同“文如其人的观点,可以称之为文、人对应论:二是不贷同
4、“文如其人”的观点,可以称之为文、人相悖论,三是主张将人与文分开来看待、评价,可以称之为文、人分离论。从苏轼“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书)到冯时可“文如其人哉”(雨航杂录),从刘熙载“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到郭沫若“你是什么样的人,便写出什么样的文”(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都强调了人与文之间的一致性,对应性。而从梁简文帝萧纲“立身之道,与文章异”(诫当阳公大心书)到魏禧“大奸能为大忠之文,至拙能袭至巧之语”(目录论文杂说).从真德秀“学行离道而为文(欧阳四门集B)到周作人“据其文说其人是可能要上当的,则强调了人与文之间的相悖性,不一性。这两种相对立的论调,在西方也能找到。法国作家布封的“风
5、格即人”,可以归入文、人对应论之列,而古罗马诗人说的“作诗与作人殊辙”,则可以归入文、人相悖论之列.事实上,讲“文如其人”,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而讲“文不如其人”,也可以找到不少反例,于是论者仁、智各有所见。(参阅:http:WUXiZaZAtic1.eWXP1.201.002010.htm1.)5,找同专业的几位高年级同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经验(或教训),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份学习计划.具体学习计划依个人情况而定,参考学习计划如下: 1)坚持每周写一篇文章,无论长短,都要用心去写,建议开个博客之类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以增加写作乐趣。(2)学习做读书笔记,在阅读中自己感慨深的句子,
6、美句,有哲理的句子都可以记录在本子上,平时灵感小爆发时创造的句子也可以及时记录,文海拾贝,用处以后自然会发现. 3)尽量多阅读名著和文学作品,有助于积攒自己的词汇量,扩大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作品的思想深度。 4)在读书的同时将作者的美句,写作方法、内在情感、分析,对自己的写作很有帮助,真正好的书绝不要走马观花样的去阅读. 5)多涉猎些知识,与自己专业无关的也也可以适当狩猎。有这么句话:好的作者,上到四书五经,卜到蜡笔小新,都会有所涉猎。 6)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挖掘我们用眼暗无法领会的事,同时记得,不管写什么都要是真情实感,任何形式的自我欺蜥都无法感动读者.要写下自己的其实感受。 7)此外
7、,还要勤写勤练箔,箔耕不缴,方能出好作品,如果不勤练,再有才华的刀刃都会因日久不磨而生锈的。6 .在不少同学的习作中.常出现堆砌概念、空发议论的现象.或咀嚼幽思,抒发哀怨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如果你也认为其原因就是幽闭楼院,脱离社会,缺乏生活材料和真切体验.那么你打算如何走出校门.接近生活.了解社会,收集材料,以超越“自我”,解决“米不够.水来凑”的现象?一、学会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写作,第一要观察。”因此,要积累材料,首先要学会观察。(1)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风雨雷电、江河湖海为写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写作 训练 第四 课后 习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