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散文(即散文发展初期)中洋溢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2 .学习语录体散文,明白古代散文写作的不拘一格的特点。3 .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治国主张及教育的艺术。4 .反复诵读课文,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教育艺术。教学难点:1 .通过字词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教育艺术。2 .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自我疏通文意的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一说起论语,大家就能脱口而出“子曰”这样的句子,我们先前
2、也学过不少“子曰”名言,但是,论语里除了“子曰”这样的只言片语,还有不少由人物对话组成的篇章,它们就像一出出小话剧一样,生动、有趣,同时又富有文学色彩。我们今天要学的侍坐篇就是这样的篇章。二、疏通文字,通读全文。先就着课下注解看懂文章,再朗读全文。三、分析课文:这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言志”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气氛自然融洽和谐的场面,可以了解这四个弟子的性格特点和孔子的政治理想。1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和孔子的教育艺术。(老师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大家闲坐聊天,孔子首先说话,他说自己年龄大一
3、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51岁。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接着,孔子很艺术地启发引导学生说,他们平时总抱怨没有人了解你们,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想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孔子的话真起作用,子路按捺不住,抢先发言了。其实,孔子的担心对子路来说是多余的。子路在徒弟中年龄最大,和老师是同辈人。他跟随老师时间最长,对老师最了解。论语一书中记载了子路和孔子的大量
4、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品性是很突出的.,鲁莽、直率、好斗、急躁、忠厚、朴实、诚信、自负集于一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强豚”。他在老师面前毫无掩饰,“率尔对曰”表现了抢先发言的习惯。我们可以推想,如果孔子对他的性格特点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年来,子路应该有所收敛,但他没有一点改变。这是否告诉我们,孔子并没有让子路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相当尊重子路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子路才能我行我素,不假思索,冲口而出。“千乘之国”处于内忧外患之时,经过努力,三年大见成效。可谓壮哉!对此,孔子心里作何感想?这难道不是孔子的理想么?是不是子路替老师描绘出了心中的蓝图
5、?对于“千乘之国”,孔子有自己的设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孔子还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治国主张,却四处碰壁,无人欣赏。孔子面对子路的一番慷慨陈词,心中可能感慨万千,他知道理想说出来容易,但真正要落实到行动上,特别是让当政者欣赏并付诸实施,可就难上加难了!正因这样,所以孔子在子路说完后,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有人认为,孔子是在讥笑子路。这样理解未尝不可,但是简单化了。这笑中可以有讥笑,也可以有欣赏,有赞许,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子路的话不出孔子所料而发出的善意的微笑。孔子所
6、不满的只是子路说话不够谦虚。凭子路的本领,他能否实现自己勾画的目标呢?孔子早有评价。有一次,孟武伯向孔子打听子路等人的本领。孔子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还有一次,季康子问孔子:“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回答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意思是,子路果敢决断,让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可见孔子还是相信子路的本领的。至于子路最后死于非命,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公元前459年,子路在卫国内江中遇害,应了孔子的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子路生前,孔子对其谆谆教诲,可谓循循善诱,用心良苦。最让人感动的一次是,一天,孔子主动对子路说:“由也!汝闻六言六弊矣乎
7、?”对日:“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论语阳货)由此可以推想,孔子的“笑”是想让子路对自己的性格缺点有所觉悟,这是老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表现。子路讲完了,下面怎么办呢?因为另外三人看到孔子的态度,心中便有数了,所以谁也不肯主动发言。于是孔子开始点名,这是老师上课常用的办法。孔子为什么不先点曾皙呢?可能是因为曾皙正在弹瑟,所以孔子点了冉有。冉有很谨慎,甚至有点战战兢兢。他不敢用“千乘之国”这个词,用了“方六七十”,接着就感觉还是大了点,于是缩小为“五六十”。如此小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西华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