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
《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了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和农村政治民主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形势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镇党委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治理机制创新,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高党组织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稳定和谐、深化村民民主自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镇位于县东南部,地处_、_、_三县(区)交界地带,属县非水源保护区,是经济发展后备战略空间。镇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
2、人,辖14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共有基层党组织25个,党员925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深入,农村治理中一些问题不断涌现。一是传统的垂直式管理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新时期,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农民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注前所未有,对事关切身利益的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经济权益更加重视;宗族派系势力、新兴社会组织、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使得农村综治维稳形势日趋复杂。传统的农村管理方式相对滞后且管理资源较为分散,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不稳定因素
3、的发生。二是传统的管理理念仍停留在管控、维稳上,不能很好契合群众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公共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农村管理方式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经济轻民生的倾向,农民办事往往是“跑得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有效地民主参与渠道,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程度不高。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社会流动和信息流通的加速,农民权利意识觉醒,要求村务公开、透明,参与村集体事务决策的呼声也渐高。虽然通过设置村务公开栏,能够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但由于监管缺位,部分村的村务公开栏更新不及时,甚至存在不公开、假公开等问题。另外,
4、公开内容偏重结果,村民难以知晓村级议事决策的全过程,影响了村民对村级事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1.一个体系:农村网格治理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起以镇党委为核心、村为主体、网格党小组为阵地,管理职责分工明确的“镇党委一一镇网格治理领导小组一一村网格治理领导小组一一格管理小组”四级农村网格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为实现从党组织一元管理到社会力量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奠定了基础。2 .三个平台:镇、村、格三级农村网格治理新平台。建立完善镇级、村级、网格三级农村网格治理平台,把全镇划分为四类216个网格,组建镇村800多人的基础网格服务管理人员,实现农村网格治理全覆盖。强化定格、定人、定责、定流程和建立民主决策机
5、制,汇商、协商机制,招募、培训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责任监督机制的“四定五立”工作机制,实现网格治理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推进职能部门“十进八建”工作,即推进党组织党员进网格,实施民生工程建设;推进便民服务进网格,实施便民服务工程建设;推进政法维稳进网格,实施监察防控工程建设;推进群团组织进网格、社会组织进网格、志愿服务进网格,实施社会引导工程建设;推进市容环境进网格,实施靓丽工程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进网格,实施平安工程建设;推进文化文明进网格,实施文化文明培育工程建设;推进农民增收进网格,实施利民惠民幸福工程建设,实现了组织结构扁平化。3 .四个中心:镇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便民服务、党建全程记实
6、、综治维稳等四个中心。镇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是农村网格治理的基础平台,主要负责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事件分派处置;镇便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提供行政审批、咨询、民意收集等便民服务业务;镇党建全程记实管理中心主要通过对镇村工作进行全程记实,便于党组织实时指导,各部门和群众随时查看和监督,确保村级各项工作决策过程规范、公开、透明;镇综治维稳管理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合署办公,利用网格化管理资源对全镇社会维稳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四个中心与各职能科室有机衔接,通过资源共享、互动联动,实现工作效率显著提升。4 .四个合一:村级组织管理机构、服务管理平台、服务管理流程、服务管理资源各自整合。组织管理机构
7、合一。将村基层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等机构统一纳入村网格治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合-O将党建全程记实、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维稳、便民服务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管理平台进行整合。服务管理流程合一。实现民生服务、综治维稳、党的建设、产业发展、法律服务、网格化管理等服务管理运行流程有机合一。服务管理资源合一。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计生宣传员、残协专职委员、流动人口管理站专职人员、大学生“村官,等村管人员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实现了农村社会管理资源集约化。1.建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20_年乡镇机构改革后,镇党委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
8、,涵盖108项服务业务,将服务项目、流程、办结时限、收费项目及标准、行为规范、管理规章等全部公开;率先推行“五制三监两满意一优化”(“五制”即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服务承诺制、考评奖惩制度;“三监”即县行政服务中心监管、镇监察科监管、服务对象监督;“一满意”即让服务对象满意)的运行管理机制;在党员和积极分子中率先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比服务、比学习、比质量”,“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社会监督、电子系统监督”的“三亮三比三评两督”活动,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的热情和干劲,努力做到让群众“更省心、更省力、更省事、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农村 治理 机制 实践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