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docx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附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2020年8月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和规范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生态保护修复先进理念与相关标准,总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经验教训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主要内容包括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包括8方面内容:适用范围、定义、总则、实施范围和期限、工程建设内容及保护修复要求、技术要求,监测评估和适应性管理,工程管理要求,附录包括术语和定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目标分解表和山水林田湖
2、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监测推荐指标等3方面内容。1适用范围92定义93总则93.1 总体要求93.2 保护修复原则103.3 一般规定114实施范围和期限134.1 实施范围134.2 实施期限135工程建设内容及保护修复要求135.1 建设内容135.2 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修复要求146技术要求156.1 技术流程156.2 现状调查166.3 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186.4 保护修复目标和标准设立196.5 单元划分和工程布局206.6 保护修复模式与措施选择216.7 资金估(概)算和投资预算227监测评估和适应性管理237.1 监测评估237.2 适应性管理248工程管理要求247.3 1
3、248.2 规划设计248.3 任务分解251.2 .4I8.5 工程验收258.6 工程评估268.7 信息化监管268.9 档案管理27附录A定乂容附录B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目标分解表33附录C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监测推荐指标S41适用范围为指导和规范各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制定本指南。其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可参照执行。2定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是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
4、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3总则3.1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及其内在规律,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综合运用科学、法律、政策、经济和公众参与等手段,统筹整合项目和资金,采取工程、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生态要素进行保护和修复,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高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弹性
5、,全面提升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3.2 保护修复原则3.2.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生态良好的要求,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关系。依法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修复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322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空间多样性,加强区域整体保护和塑造。根据生态系统退化、受损程度和恢复力,合理选择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等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323统筹规划,综
6、合治理。坚持长远结合、久久为功,按照整体规划、总体设计、分期部署、分段实施的思路,科学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合理布局项目工程、统筹实施各类工程,协同推进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流域上下游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增强保护修复效果。3.2.4 问题导向,科学修复。追根溯源、系统梳理隐患与风险,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生态问题诊断,提高问题识别和诊断精度。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管制要求,针对生态问题及风险,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开展保护修复,提高修复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3.2.5 经济合理,效益综合。按照财力可能、技术可行的原则,优化工程布局、时序,对保护修复措施进行适宜性
7、评价和优选,提高工程效率,避免相关专项资金重复安排,实行低成本修复、低成本管护,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可持续利用与价值实现,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3.3 一般规定3.3.1 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分区分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空间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尽量减少人为扰动。涉及其他空间的生态保护修复,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形成城乡连通的生态网络,增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连通性。332确保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尊重自然风貌。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优化区域国土空间格局,提高国土空间韧性,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水 林田湖草 生态 保护 修复 工程 指南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