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登鹤雀楼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宇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好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2指名背诵课文。二、教学生字词1出示生字楼依尽人欲穷2引导用生字组词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入(进入入门出入)穷(穷尽贫穷穷苦)3教学字形/article/(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4指导书写欲:楼:三、课堂练习1读一读,再抄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2根据句意说出诗句(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4)再登上一层楼。()板书设计:白日依山尽,景(看)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理(想)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干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有
3、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深,破题质疑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谖题说说自身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2、徜介登鹳隹楼作者王之涣。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身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身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5、师配音范读
4、,学生考虑: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自由读。3、指名读。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一起点评。8、出示
5、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身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竞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3、师小结。【评点】该公开课教案理念新颖,注重创新思维、想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沛体现了语文课程规范的精神。登鹳雀楼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6、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慈含的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撤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
7、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学生读通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录音机范读。2,诗会读了,要想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鹳雀楼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