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docx
《津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津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津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按照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与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进一步落实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制定本规划。第一章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十三五”时期,津南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投身于天津“五个现代化”建设和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津南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
2、有力的科技支撑。一、基础与现状全力引育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全区科技支出累计达到1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07.4%;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29.16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53%,位居全市第二;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744件,万人发明专利数达到19.36件;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共立项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0余项,获得扶持资金3.95亿元。科技创新主体实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累计达到566家;企业成
3、长梯度培育成效显著,“雏鹰”企业评价入库累计达到281家;“瞪羚”企业评价入库累计达到46家,均位于全市“第一梯队”,3家企业列入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认定;累计完成科技型企业股份制改造72家,其中挂牌上市37家,含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国内外主要资本市场上市达3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现有华易智诚等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阿里云创新中心等天津市众创空间6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8家、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高校研究院5家,累计引进创新创业企业700余家,销售收入近10亿元,引进人才650余人。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区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出效益不高、产教融合
4、不畅、政策创新力度不大等短板和不足。二、形势与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经济社会的形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成为引领智能化变革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津南区作为天津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连接“津城”“滨城”双城的生
5、态节点、创新节点、发展节点,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津南的新定位新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提供更多高质量科技供给,塑造发展新优势,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二章确立科技创新发展新方向,全面开启创新型津南之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
6、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主线,加强新动能引育,坚持“以用立业”,推动科技成果由“智”变金”,加快技术攻关和资源引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人才培育,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打造成为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动能引育的先锋。二、发展目标深化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双一流大学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作用,高水平推进重大科研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成为天津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和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科技领军企业不断涌现,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双
7、创”集聚效应充分显现,打造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创新创业新高地,基本建成创新引领、动力强劲的创新发展聚集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6%;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2300件;服务承接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1个,组织实施1个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一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620家;评价入库“雏鹰”企业达到350家、“瞪羚”企业达到50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10家。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0亿元。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为依托,高水平运营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载体作用显著发挥。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数量达
8、到15家,孵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培育提升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0家;充分发挥孵化载体招商功能,至少重点培育出2家招商成效突出的孵化载体。积极推动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推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三、总体部署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把提高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各方面力量,围绕产业高端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研究开发一批带动性强、关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津南区 科技 创新 十四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