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羽的饮茶观—以《茶经六之饮》为视角.docx
《论陆羽的饮茶观—以《茶经六之饮》为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陆羽的饮茶观—以《茶经六之饮》为视角.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陆羽的饮的卜以旖六之饮为视角六之饮在陆羽茶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论述了饮茶的意义、沿革与方式方法,集中清楚地体现了陆羽的饮茶观。一、茶经六之饮的形式与内容(一)六之饮的行文结构与修辞本文研究的对象陆羽茶经六之饮,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臧的南宋咸淳所刊百川学海本茶经为据,该刊本将六之饮部分分为五个段落进行论述,其采用递进式的结构顺序,分别讲述了茶与酒、水的区别,茶作为饮料的起源及传播,唐代茶的分类及饮用方式,茶之九难,饮茶时茶碗之数量,进而并提出了“精行俭德”的饮茶观。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将六之饮概括为三个部分,即:“饮茶的现实意义、饮茶的沿革和饮茶的方式方法。”1陆羽将前五章论述的有关饮
2、茶之源、具、造、器、煮五方面的内容,加上本章的“饮”,统一概括为“九难”,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强调和升华,并提出了自己的饮茶观。茶经不仅描写了大量的“茶人”“茶事”,也极具语言特色,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手法。在六之饮中主要体现在对比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上。六之饮第三段中写道:“以汤沃焉,谓之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己。”293这段话将用开水冲泡的茶和加了姜、枣等配料冲泡的茶进行对比,强调清水煮茶的清饮观。陆羽将这两种饮茶法进行了对比,由此可见其对茶之煮饮的严格要求。在六之饮第四段描述“茶之九难”中,陆羽这样写道:“阴
3、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擅鼎腥阮,非器也;膏薪厄炭,非火也;飞湍奎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邃,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J293接连运用九个排比句,从“非”的角度强调了“茶之九难”,指出饮茶意在求精,每一步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语义上也达到了强调的效果。(二)六之饮的内容1 .饮茶“荡昏寐,六之饮中提到:“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093这句话将茶与酒、水,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了茶可“荡昏寐”的功用,指出茶是一种兼具药理和生理作用的可以提神醒脑的饮料。茶同样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所以,茶可以清除昏昏欲睡
4、的精神状态。现代科学通过提取茶叶物质可以得到证实的是,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蛋白质、脂肪等维生素成分多达350多种,是非常富有营养含量的饮品,与此同时,还具有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可以说有着良好的药用效能和保健作用。中国民间有饮茶谣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也可由此体会出“荡昏寐”的功效。在茶叶成分中,生物碱的含量约占3%到5%的比例,其中包含着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氨茶碱这些成分。而咖啡碱的含量最多,且咖啡碱极易溶解于水,用沸水冲泡时,茶水中的咖啡碱可以达到茶中含量的80%。如果一个人每天喝四到五杯茶,那么人体内便可吸收约0.3
5、克的咖啡碱。咖啡碱的作用是能使中枢神经兴奋,从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增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饮茶可以刺激神经中枢,使大脑皮层兴奋,从而使人精神振奋3214。2 .茶之九难。茶之九难是饮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六之饮中最核心的内容。一是制造。陆羽在三之造中提到唐代采摘法,即趁着“凌露”采摘“颖拔”的枝叫,即趁着凌晨的时光去采摘茶叶。对于生长在土壤肥沃之地和贫瘠之地的茶树来说,其枝叶生长情况是不同的,要采摘生长的秀立挺拔的茶叶。如果在阴天采摘,夜间焙制,那么便做不出好茶。二是辨别。同样在茶经三之造中陆羽对制作饼茶的茶叶规格品质提出严格的要求,古时评茶主要依靠视觉,茶叶外形是否光滑,外形褶皱的,茶
6、汁流失较少也是好的。色泽为黄色比黑色好,但黄色呈现的茶汤品质比黑色差。饼茶表面凹凸不平要比平整的好,因为茶汁流出少。但通过口嚼和鼻闻香气,无法做到真正的茶叶鉴别。茶叶的辨别在茶经一之源中也有提及。现代评茶技术主要采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物理或化学鉴定来评判茶叶。三是器具。陆羽在茶经四之器和茶经二之具中详细罗列了煮茶每一个步骤所用的器具,有风炉、灰承、火夹、锅、漉水囊、碾等等。每件器具都造型各异,设计独具匠心,但沾染了腥味的杯碗之类的饮具,不能作为煮茶的器具。四是用火。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提到,烤煮茶汤,必须用冒着火焰的木炭,以木炭为最佳材料,用沾有油烟的柴和烤过肉的炭,不适合做煮茶的燃料。五是选水。
7、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提到,山上的池水和来自钟乳石的滴水是最好的水,江河之水次之,属井水最差,奔涌的急流和停滞的死水不适合做煮茶的水。六是烤炙。茶经五之煮中提到,烤茶对热量和时间都有讲究,要使茶饼受热均匀,不要烤焦,茶叶外熟内生是烤炙不当。七是碾末。茶经五之煮中提到,碾茶时要将饼茶分成小碎块放入碾钵,然后将茶碾磨的粗细适中,把茶研磨成青绿色的粉末和青白色的茶灰,是研磨不当。八是蒸煮。茶经五之煮中提到,煮茶有“三沸”要注意火候、烟气和气泡的状态,操作的不熟练或者搅动得太急,烹煮不出好的茶汤。4九是饮用。这是最重要的环节,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进行了详细论述。作者特别提及茶要趁热喝,一般第一碗茶汤最好,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经六之饮 论陆羽 饮茶 茶经六 视角
